第A01版:雏鹰希望专刊

为了替娃出头 “熊家长”在群里吵架

  在丽水就读小学五年级的男生小强和小宁是同班同学,平时经常一起玩耍。一天放学,在学校门口,小强对小宁说了几句挑衅的话,小宁很是生气,便对小强动了手。恰巧,正好来接孩子回家的小强妈妈目睹了小宁对小强动手的举止。

  看到自己孩子被其他同学打了,小强妈妈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小强妈妈便上前数落了小宁一顿:“你怎么动手打小强呢,你先动手就是不对的,再这样我就告诉老师了,不准再欺负小强了。”

  可明明是小强先对小宁说了粗鲁的话,小宁很是郁闷。回家后,小宁将事情告诉了妈妈,小宁妈妈也十分恼火,不仅给班主任打电话质问情况,还在班级微信群里发了几段过激的言辞。

  一时间,为了维护孩子的权益,两位妈妈便在班级群里发起了争吵,你一句指责,她一句谩骂,形势愈演愈烈,其他学生家长纷纷在微信群里劝架,希望大家相互理解,平息这段纠纷。

  后来,经过班主任和其他家长的劝说下,班级微信群里才渐渐安静下来。为了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第二天,在班主任的要求下,双方家长和孩子一同来到学校,把事件的整个经过全部复盘后,解开了心结,两位妈妈才反思到自己一时的冲动,纷纷向对方和两个孩子致歉,这件事才最终完结。

  面对同伴冲突

  家长往往越帮越忙

  类似的同伴冲突在校园里时常发生,老师对此有何看法呢?记者采访了丽水市德育名师、景宁畲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小学的刘海勇老师。刘老师表示,和同伴发生冲突,暴露出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缺陷,也是孩子们向家长、老师发出的求助信号,需要家长给予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如果家长给孩子错误的支持,孩子不仅不能得到能力的提升,甚至因为误解误读,发展成不良的行为模式与品性。

  “在我们日常的同伴冲突中,往往是家长直接出面来沟通,而孩子是没有参与其中的,处于被动的状态,不论家长在最终的结果中获得‘胜利’或‘失败’,孩子和同伴的冲突依旧会继续上演。”刘老师说,面对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时,首先家长在情绪上可能比较激动,要么是对他人的孩子实施报复,要么是对自己的孩子实施惩罚,在此过程中带动了孩子的仇视心理,想着继续借下次的同伴冲突获得“补偿”。

  其次是立场偏颇,本着保护自家孩子的本能,很多家长坚持自家的孩子都是“听话的、老实的、吃亏的”,于是一出手就是责怨对方,教育对方,并且要求处理问题的教师及对方的家长一定要好好管教管教。

  刘老师介绍,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心理,如果自己一方受伤,无论如何都要对方全责,负担全部费用,从来不考虑自己孩子的责任。如果是对方受伤,无论如何都要给自己孩子开脱,一定要强调“不小心的事都是有的”,即便是10元、20元的费用都不愿意承担。

  另外,就是安全保障和消极语言的问题,家长都有可能会为孩子继续挑起下一次的冲突埋下“导火线”。

  “家长直接出手,替代解决,只会让问题缠绕着孩子,孩子只会在重复演绎着各式各样的冲突成为‘问题孩子’的代言人,家长如果这般介入对孩子的同伴冲突,可谓是‘雪上加霜’!”刘海勇老师说。

  家长要给建议

  鼓励孩子自己处理

  有句话叫“小孩打架不记仇”,也许恰恰是因为孩子不像成人那样较真。对孩子们来说,没有“吃亏与不吃亏”的概念,所谓“吃亏与不吃亏”都是家长的想法。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虽然刚刚打闹过,但眼泪一干又一起亲密无间地玩耍了。

  孩子发生争执是避免不了的,家长该怎么处理呢?刘海勇老师介绍,首先要判断这个冲突是否是“正常”的,因为孩子间的打闹很多时候是在玩游戏,他们偶尔会动手动脚,但尺度还没有把握。因此,家长可以提醒孩子玩闹的时候不要动作过度,不要伤害对方的身体。

  “孩子冲突后也是他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这可以锻炼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家长不用直接插手,否则的话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刘老师说,当孩子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同伴间的冲突,向家长寻求帮助时,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事情的实际情况来处理,如果事情较严重,应与老师和对方家长共同商量解决之策。如果责任在自己,应主动向对方道歉,责任在对方,应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一种错误行为,以免模仿,并鼓励孩子敞开心胸,不要斤斤计较。若是原则性问题,则要教育孩子学会用适当的方法争取自己的权益。

  “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家长更不能因为孩子间常发生争吵和纠纷,就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而是要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与人交往,让孩子在冲突和纠纷中获得体验,增长与人交往的经验。” 刘老师说,如果双方家长都知道孩子发生冲突后,应该诚恳地交谈,彼此谅解,友好地解决问题。

  此外,刘老师也表示不提倡家长插手并不等于家长什么都不管了。他说:“如果孩子面临危险,长期解决不了同伴间的矛盾,需要家长了解、参与,并帮助孩子协调解决。当然,家长介入时需要放宽心态,摆着协助的态度,而不是主动地解决,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表达的信任和支持,多多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以此促进孩子的成长。”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2-03-20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305630.html 1 3 为了替娃出头 “熊家长”在群里吵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