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杂谈念白勺

  □ 市直 一言

  为了感恩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退休后坚持拾荒11年,将所得的收入全部用来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即使身患癌症,也不曾忘记初心,用行动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2月22日,本报二版刊发的一则暖心故事感动了不少人。

  家住丽水市区灯塔三村的陈翠莲,今年66岁,退休后除坚持拾荒助人外,2015年还加入了老年志愿者队伍。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上下一心,共同抗击疫情。接官亭社区实行封闭管控,基层干部人手不够,陈翠莲就主动申请参加疫情防控。抗疫宣传,牢守关卡,送菜上门,登记排摸,一刻不停地忙着,奋战在抗疫一线。她笑着说:“作为党员,当群众有需要的时候,自己有责任冲在前面。”

  陈翠莲老人做的事情看着不大,但这份微小的善举,着实动人。小事、细节中的温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更真实可感。其实,生活里的善意少有轰轰烈烈,反而大多体现在小事之上,彰显于平凡之中。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每份小善,我们都应尽心为之。

  对自己而言,行小善,并不难。举手投足间,既不会消耗太多时间精力,更不会造成什么损失。帮老人拎重物、给孕妇让座、为陌生人指路……每一件事都简单易行,却能在助力他人的同时,留下赠人玫瑰后的满手余香,何乐而不为?

  对他人而言,己之小善,彼之大善。有时我们的举手之劳,对别人却是莫大的帮助。正如陈翠莲老人,为有困难的人留个心、搭把手,就能让她们原本艰难的路途变得轻松。再如,我们很多人都曾参加过公益活动,在公交车给有需要者让个座,见到盲人过马路搀扶一下,见到老人跌倒打个电话或者直接扶起……别轻易忽视细小的善举和爱心,这些点点滴滴落在他人心头,就是一条涓涓暖流。

  对社会而言,积攒小善,可成大善。助人的热情、善意,是社会良性运转的润滑油、黏合剂。假如每个人都能突破小我,建立共同体意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助人解困,就会传播善念,鼓励善行。今天的受助者,就是明天的助人者。这样交互起来,社会风气就会淳厚、和谐。行善的正气越聚越多,也有利于筑牢社会运行的基座,即使风雨来袭,也能安稳如山,更好地保护我们每一个人。

  向善是一种文明。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存善念、献爱心、行善举、扬善德,是人们共同的责任。只要把友善之情、和善之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凡人善举就能在润物无声中温暖你我,汇聚成熠熠生辉的道德力量。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2-03-08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304335.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