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麻东君 通讯员 蓝伟杰
本报讯 人行道上的盲道、公厕里的无障碍设施、停车场内的无障碍专用停车位……这些在生活中不太起眼的无障碍设施,不仅是服务民生的基本硬件,也是体现城市温度和社会文明的重要软件。近年来,莲都区积极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元素在莲都区的公共场所、信息服务、道路交通等方面不断完善与应用,便利了残疾人、老年人、孕妇以及小孩等特殊人群的出行与服务需求,提升了市民的满意度。
“真的太贴心了,感谢政府。”今年68岁的杨建平因先天性小儿麻痹导致肢体残疾,谈到这两年市区无障碍设施改造,他激动地说,感谢社会的关怀,他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了。在西银苑社区服务中心门口,记者看到,两侧的台阶都已经被改造成了斜坡,坐轮椅的市民可以自由出入社区服务大厅。
此外,莲都区根据残疾类别、程度和实际情况,实行“一户一对策”的“私人定制式”改造方案,重点解决残疾人起居活动、洗澡做饭等日常生活困难。按户均6000元标准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困难家庭实施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进家庭项目651户。
截至目前,莲都区已有示范改造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100余处,标准化改造紫金路、花园路、中山街等主要道路6条,市区道路口、人行横道等地的缘石坡道及坡化改造达99%,完成市区无障碍点位改造1.31万个。创成省级无障碍示范社区4个,市级无障碍示范村3个,无障碍景区2个。2021年,莲都还荣获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