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瓯江警讯

  □ 通讯员 程敬哲

  近年来,全国各地因矛盾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情感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纠纷、劳资纠纷等民事纠纷较为突出。针对以上情况,市公安局结合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提醒广大群众合理表达诉求,以平和心态解决矛盾。

  邻里间纠纷引发争吵

  一时冲动酿成大祸

  2018年8月13日17时许,在一小区单元门附近,邹某、高某、李某等人正在吃饭,同单元住户方某回家行至此处,与李某发生争吵。

  方某先是拨打报警电话,称与邻居发生纠纷,随后径直走向李某,从随身背的黑色单肩包内取出一把单刃尖刀,右手持刀向李某右大腿中段猛刺一刀。李某随即倒地,方某又向李某肢体多部位刺击数刀。见邹某和高某上前制止,方某持刀向邹某挥刺数刀,又将高某左颈部划伤,逃离案发现场。

  同日22时30分许,方某被公安机关抓获。经鉴定,李某系被他人用锐器刺击四肢多处致右侧股动脉及右侧股静脉离断引起大失血死亡;邹某、高某均有不同程度受伤。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案件警示: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在现代社会,相互间缺少沟通和人情往来,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会成为邻里冲突的导火索。本案中,方某与李某发生争吵后,选择报警的方式是对的。如果方某当时能够回家等待民警来解决问题,而没有逞一时之快,采取过激行为,就不会把一件简单的民间纠纷演化为刑事案件,造成无法挽回的结局。

  本案中的嫌疑人,一时冲动,将他人杀害,导致自己锒铛入狱,给家人带来一世的伤害。

  眼见昔日恋人开始新恋情

  心有不甘走上不归路

  2021年,李某与张某谈恋爱,但到谈婚论嫁时因矛盾纠纷导致分手。2022年年初,张某发现李某与孙某谈恋爱,遂心生不甘。于是,张某悄悄潜入二人约会地点,用刀分别将李某和孙某杀害,后张某自杀未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案件警示:

  张某为情所困,渐渐丧失理智。其面对昔日恋人李某与孙某建立恋爱关系的情况,不能有效化解心中怨恨,最后竟持刀刺向两人,结果造成两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如果张某能够理性处理感情问题,冷静反思,也就不会发生该案的悲剧。因一段感情丢掉一生的幸福和自由,不得不令人唏嘘。

  法律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是谁任意剥夺他人生命权,都必将受到严惩。

  被公司辞退内心不满

  转而要挟勒索公司

  2020年8月,郭某因其妻刘某被某置业公司辞退且经济补偿金额低而心生不满。在征得刘某同意后,郭某以举报相要挟,向该公司勒索人民币900万元。2020年9月3日,某置业公司在银行向刘某转账人民币30万元。2020年9月8日,郭某、刘某携赃款到公安机关投案,到案后均如实供述犯罪事实。

  2021年5月13日,一审法院经审理认定,被告人郭某、刘某犯敲诈勒索罪,应予处罚。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实施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从而构成犯罪。

  案件警示:

  刘某被原用人单位辞退后,其对辞退理由和辞退经济补偿金额不服,本可以采取劳动法规定的几种方法正确合法地加以解决,但其伙同丈夫以举报用人单位为由要挟,向原用人单位索要巨额钱款,最终因犯敲诈勒索罪被定罪判刑。这种不理智的行为,不仅没有解决原本诉求,夫妻二人还因此进了看守所、监狱,须以此为戒,正确合法维护自身权益。

  共同生活的人施暴

  参照《反家庭暴力法》执行

  2021年7月,网红美妆博主自曝被男友刘某殴打,头部伤口长达5厘米,靠邻居报警才脱险,当地警方给予刘某行政拘留7日、罚款200元的处罚。

  该博主提供的公安局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刘某采用抓头发将头部往墙壁撞击的方式,无故对女子进行殴打,致其头部等处受伤。

  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关系中发生的一切暴力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将家庭暴力界定为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其中,第37条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案件警示:

  如果不幸遇到了家庭暴力,不要害怕,请立即远离施暴者,并及时向公安机关、妇联、村(居)民委员会、所在单位等进行求助。公安机关会对施暴者出具书面告诫书,如果是公职人员,还会将告诫书抄送到施暴者单位,由单位给予批评教育,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受害者。除了告诫书,受害者还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保护令可以要求施暴者远离受害者,禁止对方再骚扰受害者及其亲人。

  此外,受害者还可以寻求庇护机构提供庇护。在此过程中,请一定要学会保存证据,如照片、报警记录、告诫书、医院诊断证明等。

  当然,家暴不仅仅只针对女性,还会发生在儿童和老人身上。当未成年人和老年人遭遇家暴时,其所在的幼儿园、学校、村(居)民委员会、医疗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临时庇护场所及其工作人员可以立即到公安机关报案,有必要时,村(居)民委员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单位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的监护资格。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2-03-03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303777.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