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初见周华海时,简单做了介绍后,他便背诵了几首他最喜欢的诗,周华海带着江山口音,吐字不很清晰,但声情并茂,不自觉就感染了周围的人。
在5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讲了很多关于人生的思考、诗歌的理解、社会的洞察……周华海认为万物已经足够美好,人们要做的是学会发现和欣赏。
周华海把这份“豁达”和“坦然”带进了他的诗歌里,这些文字一点一点消弭和涤荡着由俗世带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
诗集《向万物看齐》辑录了126首诗,时间跨度从1985年到2018年,记录了周华海30多年的心路历程,可以说每一首诗都是他的一段生活。
“我知道幸福的来源/一块石头的形状,一只蟋蟀的鸣唱/一片树叶的飘落……/我都能从中尝出宁静的味道”这是1991年周华海在遂昌城郊成屏中学当老师时写下的感悟。
刚来遂昌时,他在北界小学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段日子倒也过得心安理得。他在《给藤蔓缠过的人》中写道:“我能感触到孩子们一丝丝轻柔的试探/感触到比藤蔓更轻的缠绕,和攀援/我如果再坚持/就可以把花朵举过头顶,送到蝴蝶的翅膀上。”
周华海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也感染了许多身边人。学校的吴振英老师就是周华海的粉丝,第一时间就读完了整本诗集,“保安大叔出诗集已经传遍了校园,他对诗歌的追求与热爱真的太励志了!”
在快节奏的当下,人们不是疾走于大街小巷就是奔波于柴米油盐。有人执着于眼前苟且,总抱怨生活一地鸡毛;有人却不惧负重前行,将生活写成了诗。周华海正是后者,纵然生活颠沛流离,幸有诗歌相伴,这世界依然那么“可爱”。
记者 谢佳俊 见习记者 杨潇 通讯员 吴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