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洪盛勇
这是一项让丽水市民骄傲的成果。
本报报道,2021年10月,我市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城市信用状况监测位居第九位,取得历史最佳成绩。
构建信用社会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人员流动的不断加剧,人际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信用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信用缺失,交往就会受阻,社会的运转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会阻碍社会进步。
构建信用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路在何方?
要在政务信用构建上用力。“民以吏为师”的深远传统早已根植于社会细胞的最深处。相对于市场信用和个人信用来说,政务信用失范对社会的侵蚀与传染更大。因此,构建信用社会,要从政务信用出发,让政府先诚信起来,让官员先诚信起来,再以政务的信用来带动市场主体与公民个人的信用。
要在信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孙悟空本事了得,但有时候会撒泼犯浑。还好观音菩萨给弄了个金箍,唐僧一念紧箍咒,孙悟空就头疼,就规矩了。信用制度就是这金箍。信用制度建设完善,就可以约束人群,就可以在信用社会管理上提供依据,最终,推进信用社会构建。这些年,丽水通过印发《丽水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不断推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基本构建形成综合性与行业性相辅相成的信用制度体系。信用制度体系的构建,很好地约束了失信行为,对社会信用的形成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有力的例证。
要在信用教育上花心思。信用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价值理念,并不会自发从普通社会群众中产生,要真正使守信从一种提倡变为崇尚和秉行,成为规范社会良俗的行为方式,必须加强对公民的教育和灌输。在丽水,花在信用教育上的心思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部署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还是推进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评比,都把诚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作为夯实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工程。除此,更在新闻媒体上,推出诚信红黑榜,让失信人曝光让守信人亮相。一系列信用教育,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对丽水信用社会建设的不断飞跃提供了很好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