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10个月过去,爱心共享厨房运行顺利,爱心和温暖不断汇聚,不仅方便了病人和家属,更是温暖了丽水这座城。
昨天,第二家沈姐爱心共享厨房在市区府前开放,这个专供重症患者免费使用的爱心厨房开“分店”了。
今年2月,为了让常年就医的患者吃上“合口味,也便宜”的饭菜,沈香公式把自家柴火间整理出来,开出了“水电煤气、油盐酱醋全免费”的丽水第一家爱心厨房,24小时向病患家属免费开放。
当时,有不少人说,完全免费不好,会持续不下去;还有人说,全部免费不行,会有人来占便宜。然而10个月过去,爱心共享厨房运行顺利,爱心和温暖不断汇聚,不仅方便了病人和家属,更是温暖了丽水这座城。
昨天,晚报抖音全程直播了第二家沈姐爱心共享厨房的“开业”过程,记录了最能抚慰人心的人间烟火气。
6:00
天色微亮,沈姐搓了搓冻僵的双手,拉开冰凉的卷帘门,第二家共享厨房开业了。她早早买了些鸭蛋,打算煮好了分给病人家属和志愿者们。
“丽水人都说,新店开业要吃鸭蛋和红枣,有个好兆头。”沈姐订了100个热腾腾的包子,准备送给病患家属和志愿者。
新厨房位于府前菜场对面,距市人民医院只有百来米。厨房约有50㎡,配备了崭新的厨具,可容纳12个人同时做饭。沈姐不时地擦擦桌子、扫扫地,一刻也闲不下来,她说要让患者家属用上最干净的新厨房。
8:45
一到上班高峰期,路上的行人和车辆渐渐密集,许多路人好奇地打量着爱心共享厨房,志愿者耐心地为他们介绍厨房的功能,路人听后纷纷竖起大拇指。
爱心企业家王伟平送来了厨具和1000元的煤气票,爱心共享厨房成立10个月以来,超过10000人次在第一家爱心共享厨房里烧饭,很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送来物资,更多的时候,市民会悄悄来到这里,放下一袋大米,或两壶油,几把青菜。
为了让温暖在丽水这座城市延续,沈姐准备了一些新的衣服和鞋子,给有需要的市民自取。这些衣物是许多爱心企业捐赠的,有新的外套、毛衣、羽绒服等。“接下来我也会把这项公益事业继续下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丽水人。”
9:30
病患家属黄女士走进爱心共享厨房,她买了筒骨和山药,准备给患白血病的父亲做一顿平时在食堂吃不到的饭。“筒骨三十多元,山药十几块钱,拿到厨房自己做,比外面买的便宜不少。”黄女士笑着说,她买了新的饭盒、筷子和洗洁精,准备以后天天过来做饭。
头发花白的蔡阿姨一走进厨房就紧紧握住沈姐的手,不停说着“谢谢”,说到激动时,和沈姐相拥而泣。她的老伴身患重病,嘴角溃烂,已经3天没有吃饭了,她特意买了只鸭子,准备给他炖汤。丈夫反复住院几年,都是蔡阿姨在身边陪护,极少吃上一顿家常饭。
今年2月,位于市中心医院附近的第一家沈姐爱心共享厨房开放后,蔡阿姨每天坐三站公交车,从市人民医院这边赶过去做饭。“现在方便了,出了医院就能买菜做饭。”蔡阿姨感激地说。
10:00
爱心共享厨房渐渐热闹起来,洗菜声、切菜声、谈笑声和高压锅“嗤嗤”热腾腾的冒气声混合在一起,小小的空间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
朱正力拎着一袋泥鳅走进病房,放下手里的菜后,他掏出一面锦旗,郑重地送给了沈姐。朱正力的妻子患了乳腺癌,长期在医院化疗,妻子手术后身体虚弱,他特地买来泥鳅给妻子补充蛋白质。同行的还有同病房的患者家属麻祝雄,他给患胃癌的妻子买了最新鲜的虾来补身子。
提起对沈姐和爱心共享厨房的感谢,这两个缙云乡下男人都难掩激动之情。“一开始我老婆想吃泥鳅,可是别说做饭,我连菜场都找不到。”麻祝雄抹了一把眼泪,哽咽着说,沈姐不仅帮他买了泥鳅还帮忙做了汤,每次去共享厨房做饭,沈姐都特别照顾他,慢慢地麻祝雄也学了几个菜,“以前都是老婆照顾我,现在我要好好给她做顿饭。”
10:15
“真甜。”吃到沈姐端来的红枣鸭蛋汤时,王菊芬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轻松。她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前两年又查出白血病,18年来,孩子呆得最久的地方是医院,这个母亲也把自己的人生和世界搬进了病房里。
厨房里,很多家属炖了整锅的汤,一个大饭盒都装不下,王菊芬的锅里只飘着几只新鲜的虾。“今天的虾比往常便宜6块钱,32元一斤,前面一位客人讲下了价钱,我跟着一起捡了个便宜。”尽管如此,10只虾还是花了12元,平均一只虾要1块多,这笔账还是让王菊芬有些心疼。“只有在共享厨房,才能花最少的钱让孩子吃几只最爱的虾,实在太感谢沈姐了。”王菊芬说。
10:40
“沈姐,谢谢你们为病人和家属提供的服务,让他们更好地康复。”丽水市人民医院内科第一党支部的医护人员来到爱心厨房,送上了电饭煲等物资。
爱心一直在共享厨房延续,越来越多的力量涌入这个小小的角落。为了帮助更多长期住院的病人能吃上实惠、热乎的家常饭,近日,在丽水市卫生健康委的协调下,市人民医院腾出了两间租约到期的店面,免费提供给沈姐团队打造“升级版”爱心共享厨房。
11:20
最后一位病患家属拎着热腾腾的午饭走出厨房,一上午,新的共享厨房接待了十几拨病人家属,还有十来位病人家属登记了住院信息,领取“做饭卡”。
每次做完饭,家属们都会仔细将厨房恢复成原状,最后沈姐和志愿者们只花了不到十分钟,就收拾好了厨房的卫生。“开了第二家共享厨房,能帮上更多的病人,心里觉得特别开心,但更希望大家健健康康、四季平安,尽量用不到共享厨房。”沈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