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今年72岁的吴语是浙江老干部活动中心集邮协会副会长,近60年来他收藏的各类邮票、邮片、邮封不计其数。这些略微泛黄的邮票,犹如一帧帧珍贵的电影画面,见证了民族的复兴和大国的崛起。
方寸之间 乐趣无穷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互联网时代,一部24小时在线的手机,让讯息传递一秒即达,从前写信贴邮票的日子正被人们逐渐淡忘。
与这份快节奏不同,72岁的浙江老干部活动中心集邮协会副会长吴语,至今坚持着一份“过时”的爱好。在近60年的时间里,他收藏的各类邮票、邮片、邮封不计其数。这位言语间略带腼腆的老人,在方寸之间留下了说不尽的光阴故事……
这些年,吴语奔波在各类公益邮展中,包里时常装着他的“宝贝”——精心策划、设计的封片。他设计的封片有90余枚,按照不同年份、种类排列入册,他说,配合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就能讲出一段完整的故事。
小学六年级时,12岁的吴语用两分钱买下人生中第一套菊花套票。当时,他偶然路过杭州青年路上的一家小卖部,一下子就被橱窗里花花绿绿的小方片迷住了。
那时,吴语虽不懂邮票的真正意义,却能感觉到其中有探索不完的奥妙“宇宙”。于是,只要一有时间,他就“泡”在邮票里,别的东西他舍不得买,唯独在邮票上舍得下“血本”。
自那以后,吴语的集邮“瘾”一发不可收拾。之后的60年时间里,每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全年邮票都被他收入囊中。
“每个年代都有标志性的邮票,各种重大节日、活动,都在邮票中有迹可循。”在吴语看来,这些略微泛黄的邮票,犹如一帧帧珍贵的电影画面,见证了民族的复兴和大国的崛起,“今后,我还将沿着集邮之路,继续捕捉不同时期的社会变化和独特的美。”
家国情怀 寄情其中
对吴语来说,一枚小小邮票承载的,还有那令人牵肠挂肚的乡愁。1949年,吴语的父母抱着还在襁褓中的他从台湾地区来到大陆旅游,之后,一家人在杭州定居。每当看到父母面向对岸深情地遥望,少年吴语的心中也时常泛起涟漪。
作为台胞,吴语一直非常关心祖国统一大业,他经常参加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浙江省委员会和浙江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组织的活动。凡是重大活动,他都会制作纪念封片。2010年11月,杭州举办浙江省台湾同胞联谊会成立30周年大会,吴语精心策划设计了一枚纪念封。封面上,西湖与日月潭交相辉映,代表两岸同胞血脉相融,引发参会同胞共鸣。
2005年,在浙江大学任职期间,吴语参与编写《集邮与浙江文化》一书,该书后来入选浙江文化研究成果库,在新德里世界邮展文选类中获得银奖。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白衣天使们逆行而上,吴语有感于此,迅速创作“抗疫”主题纪念封片。家国情思,始终是吴语源源不绝的创作之源。
“邮”来“邮”往 夕阳别样红
在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任职期间,吴语牵头建立浙江医科大学集邮协会,并担任会长,先后吸收教职工会员500余人。
退休后,吴语第一时间加入浙江老干部邮协队伍,他以推广邮票文化为己任,广泛组织专题邮集展览,刻制纪念邮戳,受到集邮爱好者的好评。
为丰富老年集邮文化生活,吴语积极参与浙江邮协在全省举办的多场银龄集邮巡展活动。在今年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集邮巡展中,从集邮征组到展场讲解,吴语积极投入志愿活动。
方寸之间,见证似水流年,也定格下吴语一甲子的光阴故事。
据《浙江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