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导读

  □ 记者 刘烨恒 通讯员 雷倩

  本报讯 近日,云和县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在云和县一座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土坑墓中,发掘出一件名为“唐三彩来通杯”的文物。根据资料查证及浙江省考古所专家初断,该文物是我国南方古墓发掘以来首次发现的完整器。

  记者了解到,前段时间,云和县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时,在县城中医院施工工地的山坡上发现一座唐代土坑墓。经过抢救性发掘,共出土6件珍贵文物,其中就包含了这件罕见的“唐三彩来通杯”。

  云和县文物保护中心文保员邱长其介绍:“该文物能在云和出土,我们都感到非常震惊。”

  目前,这件“唐三彩来通杯”收藏在云和县文物保护中心。该文物长14厘米、高7.4厘米,杯身布满乳钉纹,装饰着婉约自然的卷草纹,与唐三彩独特的色泽交相辉映。“唐三彩来通杯”整体呈角杯造型,口为椭圆形,杯身向上弯曲成弧形,远观犹如一只飘逸、灵动的优雅孔雀,也称为“孔雀杯”。杯身通体施黄褐釉、绿釉、白釉,色彩极其绚丽斑斓,有浓郁的异域文化特点。

  根据《文物天地》介绍,来通杯最早可能源于古希腊,亚述和阿契美尼德时期在贵族中广泛使用,希腊人把它们命名为“来通”(Rhyton)。来通杯使用的地域很广,根据现有出土情况来看,西至意大利所在的亚平宁半岛,东至今伊朗地区,均有发现。

  根据资料显示,“唐三彩来通杯”应是当时唐代工匠受外来文化影响而创造。“唐三彩来通杯”是饮酒工具,亦是当时达官贵族墓葬中陪葬的冥器。

  浙江省考古所研究员、史前考古室副主任陈明辉说,来通杯最早在公元前500年,西亚率先出现,在六朝的时候,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唐代的“唐三彩来通杯”,在南方地区比较少见。

  据介绍,“唐三彩来通杯”不仅见证了唐代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之间密切的文化交流,也体现出唐三彩烧制的精湛工艺,更展现了唐代时期云和以及浙西南地区文化、政治、南北贸易往来等重要信息。

  “这个杯子的出现,实属罕见,说明云和唐墓主人非常重视文化交流,也说明墓主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云和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杨克新说,“唐三彩来通杯”发掘出土是研究唐代时期云和及浙江地区唐代文化、政治、经济、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1-12-21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94421.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