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云和)
在我的身边处处洋溢着真善美的气息。一个友好的微笑,一句关切的问候……如春日暖人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特别是在那些少年的身上,一点点,一滴滴,处处透着真,映着善,射着美。“自古英雄出少年”,也许他们不是什么大英雄,只是出自内心的一些言行。然而,正因为一件件小善而毫不起眼的小事,英雄就这样不经意却最自然地产生了。
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雨来的英雄事迹让我记忆犹新,永久不会忘记。
“有志不在年高”是《小英雄雨来》对雨来的高度称赞。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有40多年,《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不知教了多少次。每次教这篇课文,都被雨来的故事深深打动了。雨来的精神也激励了无数少年儿童茁壮成长。
雨来是一个机灵鬼,从小爱游泳,聪明活泼,逗人喜爱。雨来从小就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懂得民族大义。一本用土纸油印的课本,他宝贝似的珍藏着。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追赶,他勇敢地挺身而出,掩护他,不管凶狠残暴的鬼子施展什么手段,软的,硬的,甚至毒打,以死威胁,直到要被鬼子拉出去枪毙,也毫不屈服,显露出真正的小英雄本色。但小英雄也不是“省油灯”,趁鬼子不防备,雨来一头扎到河里,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鬼子气得暴跳如雷,嗷嗷直叫,但他们不敢下水,只胡乱地向水里开了几枪,根本不顶事。
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感情共鸣。一是在雨来上夜校的时候。暗黑的屋子里点上几盏油灯,几个孩子围坐着。雨来小心翼翼地打开用红布包裹着的课本,放在腿上,跟着老师的手指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他那认真的态度,渴望求知的精神,实在让人敬佩。二是在雨来被鬼子毒打的时候。扁鼻子军官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得青一块,紫一块。鼻子被打出血来,顺着腮边流下来,一滴一滴的血滴在课本上。然而雨来只是用手背一揩,倔强地抽动一下嘴角,仍旧咬着牙,严守秘密。这场面实在让人心悸!一位少年儿童,在凶残的敌人面前,能表现出如此英勇顽强,真是可歌可泣!
《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人生,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更加绚丽;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更有价值。一个和谐幸福的社会,需要千千万万个不怕艰苦、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