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处州晚报》小记者的指导老师整整10年。回顾10年所走过的历程,与小记者同行真是其乐融融。
2001年,奉校长之命,我承担《处州晚报》小记者的指导老师,具体抓小记者工作。随后,我便开始成立了学校小记者站。
10年来,学校小记者队伍不断壮大,从刚成立小记者站的几十名,发展到五百多名。这不仅仅是一个数量的飞跃,也是一个质量的提升,更是一种凝聚力的扩大。充分利用小记者这个平台,配合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锻炼胆识和才干的机会,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小记者工作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支持、社会的好评。
为了丰富小记者的活动,在上级指导委员会领导、支持和配合下,我也根据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活动。我经常带领小记者到玩具厂参观,让他们参观玩具生产的流程。通过观察实践,他们了解到一件精美的玩具需要很多道工序,才能出产品,真是不容易啊!玩具是工人们智慧的结晶。我也曾多次带领小记者到县消防大队参观,观看了消防战士的高楼灭火、出警等演练,让小记者穿戴消防出警服装、参观营房,体验当消防兵的感觉。通过这系列活动,让小记者们了解到消防战士严谨的军纪、过硬的本领,同时也懂得了注意防火、人人有责的道理。在校园里,每学期都要开展一分钟跳绳、投篮和书画等比赛,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当小记者的快乐。同时,我还积极组织小记者参加市、县指导委员会开展的夏令营活动、母亲节和春节贺卡设计比赛,摄影、读报知识竞赛,每季度的征文比赛等等。每当看到小记者们取得了成绩,脸上露出笑容时,我也甭提有多高兴。
《处州晚报》的《雏鹰·希望》专刊是小记者展示才华的天地。为了让他们的作品能多发表,我采取了一是鼓励小记者写稿要提高质量,二是多开展些活动,争取多刊登几个专版,三是多与报社的领导和编辑联系、沟通。小记者观察着、思考着、记录着自己的校园生活、家中趣事,书写着自己无数的梦想。10年来,已有上千篇作品在报上发表。当小记者们拿到每篇5元稿费时,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和开心。为此,我也为他们高兴和自豪,因为他们成功了。记得2008年,有一位四年级的男同学,拿到5元稿费后,马上到校门口小店买来2盒冰淇淋,送我一盒。他说要谢谢我,叫我一定要吃。这事让我感动不已,吃在嘴里,甜在心窝里,久久不会忘怀。
10年来,在我这位“老记者”的带领下,一群群可爱的孩子在《处州晚报》小记者这个舞台上展示自我,成就自我,收获成功的喜悦。拥着快乐的阳光,享受雨露的芬芳。10年的小记者工作是艰辛的,但看到孩子们在这个天地里,一批批茁壮成长,取得累累硕果,我由衷感到欣慰和快乐,感觉到这份艰辛很值。我每年都能受到丽水市教育局和丽水日报社联合表彰,成为小记者优秀指导师,学校也获得优秀记者站。虽然那时我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但和孩子一起参与,一起活动,总显得自己不老,其乐融融。与小记者同行总感到幸福和快乐。
(云和 杨春 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