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后,丽水各地学校在托管服务“5+2”模式的基础上,为学生们安排了精彩纷呈、多元有趣的课后托管服务。伴随着在校时间延长,不少学校也根据自身特色,为学生们奉上了多样“菜单式”的素质拓展课,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激发潜能、锻造技能的舞台。
创意揉纸、五谷杂粮、捏泥塑……
多彩贴画学起来
“你瞧我的,我做‘熊猫’了呢!”“我的是可爱的‘雪人’”……日前,在课后服务时间,缙云县舒洪小学503班不时传出各种赞叹声。
原来孩子们正在上“创意揉纸贴画”拓展课!揉纸贴画不仅取材方便,方法简单,创作过程中还能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别看小小的、薄薄的一张纸,用手揉起来,却能贴成一幅幅有意思的作品。
课堂上,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普普通通的小纸片,经过精心设计,轻轻地揉,认真地贴,不一会儿,一幅幅饶有趣味的揉纸贴画就诞生了。随后,大家就开始介绍和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了。
在缙云县笕川小学的拓展课上,同学们以五谷杂粮为画笔,用各色谷粒勾勒出一幅幅精巧的画作。本课程重点在于用大家眼中只有食用价值的五谷,通过同学们的奇思妙想和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了五谷的艺术价值。
“泥塑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种手工艺,通常以黏土作为原料……”在缙云县兆岸小学的托管时间,孩子们一边聆听社团管理员陶老师的讲解,手却不由自主地开始揉捏起黏土来,随后孩子们开始大显身手。只见一个个彩泥在孩子们的手里被搓圆、捏扁、压长……当天马行空的构思与心灵手巧的创造相遇,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彩泥在孩子们的巧思组合下变成了可口的冰激凌、斑斓的小丑、可爱的小鸡仔,蠢萌的恐龙超人……
“黏土画既可以享受玩泥巴般的手工快乐,又可以体验不同的绘画效果。”陶老师说道,“孩子们在捏的过程中可以缓解压力,发挥创造力,是非常适合孩子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
街舞、足球、击剑……
健康运动活起来
“跳街舞真的很炫酷!我最喜欢街舞大课间的时刻了……”在遂昌县应村乡中心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随着音乐节点舞动开来,学生们的热情被点燃。
据悉,随着“双减”工作的深入推进,遂昌县应村乡中心小学既做好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减法”,又做好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加法”,开启了“美育+体育”新模式。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和体育实践基础上,通过融入街舞元素,创新活力高效的魅力街舞特色大课间,让每个孩子拥有了释放个性的舞台,掀起了一股师生齐跳街舞的热潮。
每周四下午,学校操场上总回荡着轻快的音乐,在“街舞小老师”的带领下,百余名学生在节奏和韵律中玩转魅力街舞,不仅展现了乡村少年的活力和风采,更是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
除了大课间的学习,街舞也是该校深受学生喜爱的拓展性课程。学校根据学生基础水平的不同设立有街舞基础班和提高班。学校的“悦动竹娃”健美操队,屡次在省市级比赛中斩获多项荣誉,赛场上蓬勃的朝气和热情绽放的舞姿,激发了孩子们的拼搏精神,树立了“山娃们”的自信。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愁,统统都吹散。”下午4点10分,莲都区天宁小学的教学楼和操场热闹起来,到处活跃着学生们开心的身影。为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学校根据每个年级的年龄特点,开设了包括特色足球、击剑、啦啦操等运动课程在内的20门特色课程。每到课后服务时间,整个校园里音乐声和欢笑声不断。
自主选择、增长技能……
各科知识用起来
书法室翰墨飘香,合唱队歌声嘹亮,足球场上英姿飒爽……每周三下午2点,走进遂昌县梅溪小学,各类拓展性课程如火如荼地开展,有文有武,动静结合。全校1388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拓展课程,或参加年级拓展课程,或选择校级精品课程,培养多种才能。
据悉,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遂昌县梅溪小学围绕“双减”目标,以“培养兴趣、展现个性、拓宽知识、开发潜能”为宗旨,结合学生特点、教师特长,本着“减负不减质”的要求,打造多元课程,促进五育并举、提质增效,助推学生幸福成长。
“学校共设校级拓展课程16个,年级课程33个。”校教务主任汪优斌说,“学校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实践体验、合作学习的机会,进一步丰富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多元素养。”
“学校统筹学校、教师、社会等各种资源,多向发力,综合施策,共同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校长杨秋林表示,“多元课程塑造了学校教育新生态,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课后学习需求,又充分拓展学生个性成长,让我们的教育更精彩。”
在景宁鹤溪小学,学校将“三园基地”(茶园——鹤茗茶香中心基地、果园——四季果甜中心基地、菜园——科技种植中心基地)课程与课后托管服务有机融合,确定了“1+X”的课后,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劳动教育、劳动体验、劳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到学校各个基地中心活动,参加各项拓展服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