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诗歌史上,王维向来以写山水景物与田园风光著称。正是王维使山水诗与田园诗合流,并将它推向艺术高峰,他终于成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他的山水田园诗,创造幽美空明之景,多表现恬淡闲适之趣。然而,他在前期也像其他盛唐诗人一样,作过关于游侠诗和边塞诗,叙写少年的豪迈与将军的英勇,表现人们昂扬奋进的英雄气概和真挚豪迈的爱国热情。王维的边塞诗,情调激昂慷慨,格调爽朗明快,颇具阳刚之气,开拓盛唐边塞诗创作风气。
《观猎》可作为王维早期边塞诗的代表。其原诗是: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诗的大意:在一个北风呼啸劲吹的日子里,将军与随从正出猎在渭城郊外。他一拉着用兽角装饰的硬弓,紧绷的弦就发出裂帛似的响声。由于原野百草都已枯萎,飞禽走兽已无处躲藏,猎鹰的眼睛似乎变得更为敏锐,一睁眼就能发现搏击的对象;因为地上的积雪都已融尽,将军骑着骏马追踪射猎时便少沾带,奔驰起来觉得特别灵巧轻快。只一转眼,将军就跑过了游侠经常聚会豪饮的新丰市;没过多久,他们就回归到军队驻扎的细柳营。当他回身看看刚刚追踪射猎的地方,那里已是千里寂寥,只见茫茫的一片暮云的云海而已。
这首诗,赞扬了将军郊猎的勇武,猎技的精湛,也显示作者意气风发与乐观进取的情调。它不但内容完全可取,而且在艺术上也十分成功。清初诗评家沈德潜对它专门有评:
王右丞“风劲角弓鸣”一篇,神气完足,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此律诗正体。(《说诗睟语》卷上,条108)
律诗如同骈文,也是很讲究章法的:“有起,有承,有转,有合。起为破题,可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频风初发,势欲卷浪。承为颔联……要承接破题,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转为颈联……与前联之意性相应、相避,要变化不穷……合为结句,或就题结,或放开一步。”(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法微》)“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诗,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上·五言》)句法则有曲有直,就一般而言,曲比直似乎更有诗味,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至于字法,近体诗比起古体诗,似乎更讲究雕琢与锤炼。它多用实词,少用虚词,实词与虚词结合。多用健字撑住,用活字斡旋。其中有些特殊诗句,词序颠来倒去,一是为符合平仄,二是为更有诗意。
《观猎》诗,不仅章法严密,句法遒劲,而且无字不恰,精工无匹。诗的首联就破题(点题),创造出一种浓厚的射猎氛围。在句法上,它以先闻其声,而后再写人,这在写作上称“逆挽倒装”得势,颇有一种“先声夺人”之感。清人方植之赞扬它:“直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昭昧詹言》卷二十一)如果将前后句倒过来,按顺序先写将军出猎,后再写风劲弓鸣,就不可能达到上述效果。颔联承接破题,续写“猎”字,叙写将军的“驰射”。两个诗句对仗极为工整,意简而句健,显出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敏锐,语言运用上锤炼的功力。一“疾”字,写出猎鹰之勇猛,其目光的锐利;一“轻”字,显出骏马的骏健,马步的轻灵。两句诗虽没有直接地描写将军的形象,但通过具有特征的自然景物的组合与描写,骑在马背上的将军勇武和矫健的身影宛然如在目前。颈联转到写猎归:将军骑的骏马驰骋疾速,一忽儿过渭城东,不一会就还归渭城西。尽管两地相去有七十里之遥,对英武的将军说来,往返却是极为轻易。这正反映他追踪射猎兴尽归营心情的轻松欢快。因为颔联对景物的刻画是精工细密的,用的是同类对(同类的实词成对),就要求颈联抒写人物的诗句有所变化,得采用流动疏朗之笔,借虚词“忽”“还”挑松句子,它用的则是流水对(又称走马对)。尾联为合,特写“回望”,以“观”字作收,仍回应题意。诗句虽没有正面地写这次猎获物的丰厚,但从用北齐斛律光射雕的典故,从将军回望的神态和所见的空阔美丽的景象,就可想而知。诗人用典纯熟,似随手拈来,却内涵丰富,雅而不俚。诗的结尾饶有兴味,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全诗写景状物准确而形象,刻画人物生动而传神。
王维仅用了四十个字,就给我们勾勒出一幅精美的将军冬猎图。律诗布局上有开合,中间四句最为重要,做到景物(猎鹰、骏马)与人物活动相转换,句法又参差变化,使得前后两联浓淡相济,难怪《观猎》被人奉为“律诗正体”。
比王维晚几十年,中唐有位著名诗人张祜,曾写有《观徐州李司空猎》。诗是这样写的:
晓出郡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论起艺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家、不同的体裁,确实难以评判其高低与优劣。但同时代、同为诗人、同用五律、同样题材,要评判其艺术的高低与优劣,则会相对容易些。张祜的诗与王维的诗,写的是同样的题材——观猎,猎者身份同是将军;选取同样体裁——五言律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读了前后这两首诗,曾说:“张三(即张祜)作猎诗,比王右丞(即王维),予未敢优劣。”从这短短评语中,可知白居易对王维和张祜的猎诗都十分赞赏。但两者是否真的互无轩轾,不可分高低与优劣呢?
事实却并非如此。张祜的这首诗在同类诗中,堪称为上乘之作。它铺叙得颇有层次,形容得也颇有色彩,观猎的气氛渲染得不差,将军英武的面貌也得到较好的反映。但是,张诗与王诗一比较,就显出它的内容要肤浅一些,至于艺术上,特别是诗的章法上,优劣高下就十分明显。张诗开头平铺直叙,发端较为轻率,不显突兀高远,因而下面的诗句就缺少声势。颔联的渲染,亦多是想象中应有的一般事物,颇有多余之感。颈联中“背手”抽镞、“翻身”控弓的动作描写,也难免有笨拙之嫌。同时,它与前联在句法上也缺少大的变化。尾联赞李司空的技艺,似乎已把话都说完,诗句不够含蓄,缺少余劲。
通过比较,张诗不能不相形见绌,而王维的《观猎》正显出是一首很成熟的五律名作,它到底是出于唐代诗坛“宗师”“大家”的手笔。
(市区 杜浣溪 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