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桑榆学堂

  杜牧的许多诗句,几乎家喻户晓:“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其实,素有晚唐小杜之称的他,不但诗写得好,而且文章也写得极佳;《阿房宫赋》就是其中的上乘精品。

  《阿房宫赋》通过层层剖析,探求秦王朝由强变弱直至灭亡的原因。该文一开篇就蹦出了十二个字:“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完蛋了,四海之内统一了,蜀地大山里的树砍光了,阿房宫造好了。文字何等简洁,何等精彩!接着,作者在写尽阿房宫的豪华和统治者的奢靡之后,又来了十分简短的四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刘邦一举攻占函谷关;楚人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怜豪华无比的阿房宫化成了一片焦土。句句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非常娴熟地运用了多重排比的句式,比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又比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批判鞭辟入里,发人深省;读来朗朗上口,美不胜收!

  杜牧认为,无论是六国也好,秦国也罢,其灭亡的主因,都是由“不爱民”引起的:“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文章结尾处,作者语重心长地向当政者发出了深刻的警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再来品读、鉴赏杜牧几首脍炙人口的七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江南清明前后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人何处能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该诗描写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愁绪和希望。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末句“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延到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出现了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这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秋色之美的赞歌。山路、白云、人家、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远志趣和豪放情怀。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迷离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河靠近酒家的岸边。卖唱的歌女不懂得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在高唱《玉树后庭花》。

  首句写景,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的地点;三、四两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由靡靡之音,牵出“不知亡国恨”。该诗抨击豪绅沉溺声色,含蓄委婉;鞭笞权贵荒淫无度,深刻犀利。

  (龙泉 徐龙年 78岁)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1-11-25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91156.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