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7点多,位于中山街的北郭桥棉被店就开门了,天气一凉,许多丽水人抱着自己的棉被过来翻新,或是来定做新的被子,老板娘谢秀霞告诉记者,每天都有好几个人过来定制被子,机器从早开到晚,只有吃饭时,才停一会儿。
这家棉被店已经开了二十多年,之前开在马路对面的社区里,城中村改造后,谢秀霞和丈夫把店面挪到了中山街,方便以前的老顾客找到他们。
店里只刷了一层白墙,有的地方还能看到红砖,四周都打了架子,摞着一床床的棉被。谢秀霞趴在木板上弹棉花,戴着一次性浴帽和口罩,整张脸捂得严严实实的,随着机器发出轰鸣,细小的飞絮飘散开来,一床棉花慢慢被弹得松软。
做一床被子,大约需要2个小时,其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弹棉花上,翻新被子要一个小时,主要将变硬的棉花重新弹得软和。被子可以定制,也可以买现成的,用的都是最好的棉花。谢秀霞告诉记者,棉花30-40元一斤,每斤棉花加工费是8元,算下来花费300多元就能买一床8斤重的棉被,足够过冬了。
市民王阿姨是店里的老主顾,她专门为父亲定制一床过冬的棉被。王阿姨说,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一家人早换上了更轻、更舒适的蚕丝被和羽绒被,但老父亲还是喜欢棉被的厚实感,“这不,棉花都是家里种的,但重量还差点,又问老板买了几斤棉花,做成了一床被子。”
看着眼前一床床厚实的棉被,给人一种莫名的心安,许多前来定制棉被的老丽水人告诉记者,“在店里定制,你能看到他们用的棉是什么质量,网上买的嘛你也不晓得是不是真材实料,还是看得到的放心一些哦。”
市民叶大伯回忆,以前老丽水城有不少棉被店,但这几年来,这些老店纷纷关门,只留下几家“老字号”一直坚守着。
“现在定制棉被的人少了,但竞争的店铺也少了,总体而言,生意和以前差不多。”开店二十多年,谢秀霞一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刚到丽水时,谢秀霞和丈夫在附近租了一套房子,两个女儿相继在出租屋里降生。夫妻俩奋斗十年后,终于买了一套约60平方米的小房子,如今,借着城中村改造的东风,一家人在水梦庭苑买了房。“现在的房子有100多平方米,宽敞着哩。”
奋斗二十多年,谢秀霞过上了富裕的好生活,她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感谢多年来街坊邻居的照顾,“只要大伙有需求,就会把店一直开下去,给更多的丽水人‘定制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