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经夺去了众多年轻人及明星的生命。人们不禁想问:现在的生命已经如此脆弱了吗?猝死、心血管疾病频频发生,实在令人瑟瑟发抖。那么,我们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避免发生这样惨痛的悲剧呢?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梅建华主任为您解答。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数据显示,2002年-2016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仍呈上升态势,从2005年开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6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城市为58.69/10万,农村为74.72/10万。此外,1999年-2013年天津市居民心肌梗死发病率数据显示,45岁以下人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45岁人群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心梗是如何产生的呢?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就是心脏自身供血渠道因各种原因阻塞,失去供血的心肌仍旧工作,耗氧不断增加,进而出现供氧和需氧失衡,导致心肌坏死。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诱因有:熬夜、睡眠不足、剧烈运动、过度疲劳、暴饮暴食、情绪波动等。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曾发表过一项研究显示,与睡眠时间为6-9个小时的人相比,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患心梗的风险增加了20%。
身边出现心梗患者怎么应对?其实心梗并不恐怖,可怕的是,当心梗发生时,你不知道如何处理。心梗发病后第1个小时是患者的关键时刻,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都发生在这个阶段,因此是否能对患者采取正确的现场急救措施十分重要。
呼救:拨打120,并且准确诉说病情,使医疗急救人员尽快到来。
静、卧:静是指患者要镇静、冷静、安静,尽量放松 ,避免精神紧张,紧张的情绪、恐惧的心理和任何体力活动均可加重心脏负担,从而有可能使病情加重,甚至恶化。卧是指患者最好采用卧位或半卧位,只有这两种体位时心脏的负担最轻。
吸氧:吸氧是心脏病患者发病后重要的自救措施之一,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后吸氧十分重要,所以有条件者要立即给患者吸入氧气。建议家庭成员中有慢性心脏病和肺部疾病患者的家庭应该备有氧气。
梅主任建议,定期体检是重中之重;平时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不剧烈运动;多与朋友、亲人疏导情绪,心态平和。
通讯员 李浚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