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副刊瓯江派

鸡冠岭

  刘雪英(莲都)

  “上鸡冠十八弯,下鸡冠一直到溪滩。”这是我们家乡的一句俗语,描述的是老家连接乡政府所在地的必要通道——鸡冠岭。

  11岁那年,到乡所在地读初中。需徒步走出峰连峰,岭连岭,峰岭相对的15里山路,才能到达学校。记忆犹新的是每周必走两次的那个岭——鸡冠岭。去时是下坡相对轻松,不管是上鸡冠岭又弯又陡的弯弯绕绕,还是下鸡冠岭的垂直向下,宛如银河欲转,又似玉带,从上到下,飘在山腰中,掩映在树林中,有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美丽。这又弯又没有台阶的鸡冠岭,就这样纯天然、原生态地自上而下延伸,我和一起上学的小伙伴从来不是一步步走过,而是顺下岭惯性一路小跑奔向溪边。

  在学校一呆就是五天半,自己备着米,带上一周五天的菜。说是菜,其实就是单纯的梅干菜,菜里没有一点肉星,妈妈怕苦着我,会在炒好的梅干菜里加进去一大块猪油,这样一来就会有点荤的感觉。饭是用蒸屉蒸煮的,饭盒多的时候会用四五个蒸屉,每个蒸屉里面放百来个饭盒,一层一层的饭盒叠好。每个人会有一个自己的饭盒,各自在上面做上记号,不然全校四五百人的饭盒堆在一起,想要在第一时间找到还真是一件难事。有时候因为别人的不小心把饭盒打翻了,那一顿就没有饭吃了。也有食堂阿姨睡过了头,导致我们早餐的饭都没熟,饿着肚子上课的。一周五天半,天天梅干菜就饭,更没有零食或者水果。课间的时候去厨房打点开水,用梅干菜泡水喝,那是人间美味。菜干菜汤,没有任何调料,就是一汤匙的梅干菜,泡满一茶杯,用上各自的调羹你一勺,我一勺,寝室里六七个要好的同学就开喝了,回想起来简直就是今天的海鲜汤、最可口的饮料、最上好的香醇的美酒。等到菜快吃完的时候,底下剩下的油和一点点梅干菜,拌在饭里面,香味前所未有。菜吃完了,离回家的日子也就近了。

  回家时又要经过鸡冠岭,不同的是,来时小跑而下的下坡,现在变成了上坡。下鸡冠岭很长,正常的速度行走要个把小时,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攀爬之后,已经有些累了。古人在到达下鸡冠岭和上鸡冠岭的中间地段,修建了一个凉亭,凉亭并不复杂,就是三面墙,一个屋顶,沿着墙分别用一根长长的木头连接成了凳子,可以供人坐着休息。等休息了片刻,精气神就回来了。上鸡冠地势险峻,在山的脊背上,因为地势的原因,山的脊背处没有植被,夏日炎炎,无处可以遮挡太阳,烈日肆无忌惮地照在身上、脸上,汗水浸湿了后背,小伙伴们一个个脸红通通的,来到第十个弯的时候,脚已经像灌了铅一样,感觉每爬一步都要使出吃奶的力气,刚才还说说笑笑,现在已是上气不接下气,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胸口闷得透不过气来。即使到了冬天,一阵阵冷风凛冽地刮着,依然能够爬出很多汗,出了汗的身体,被寒风一吹,经常会冻感冒。上鸡冠岭十八弯,虽然上鸡冠岭的路没有下鸡冠岭长,但是因为更陡峭了,行走起来的时间并不比下鸡冠短,走这样上下两道岭往往要耗费将近两个小时。在爬到最后一个弯的时候,我们已经站在了这座山的山顶。再翻过一座山,迎面而来的另一座山更高,但是离家的距离就更近了。

  三年的初中时光,我们每周走在鸡冠岭上,日晒雨淋,不曾退缩,是求知的欲望促使我们坚定自如。

  时过境迁30年了,鸡冠岭的记忆还在。而今这岭的小道已经被茂盛的树木淹没了,边上已建了一条机耕路,乡亲们进出方便多了。如今回老家坐私家车,但还是挺想再约那些年的小伙伴一起走一趟那镶嵌在山腰中的鸡冠岭。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1-11-10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89095.html 1 3 鸡冠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