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导读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关注。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公布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名单的通知》,共有12个县(市、区)被确认为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我市的缙云县也位列其中。记者了解到,为了助力“双减”,我市不少学校都给劳动教育做了加法,让学生参与劳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逐步树立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近段时间以来,各个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成了学生们最爱的第二课堂。

  师生当“农夫”体验丰收喜悦

  我市不少校园设有“开心农场”

  春种秋收,遂昌县云峰中心学校迎来了第二届校园采摘节。学生们拎着果篮来到“金色果园”,从亲手种植的果树上剪下金灿灿的橘子,品尝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可以通过颜色挑橘子,橘色、深黄色的橘子口感适中,大部分青色的还没成熟,吃起来会酸酸的。”采摘前,王凯老师详细介绍了橘子、金柑、胡柚等不同品种果树的生长习性,还提供了挑选果实的小妙招。学生们听得入神,学得认真,“金色果园”成了他们最爱的“第二课堂”。

  云峰中心学校并不是简单增加“劳动课程”,而是通过系列活动,设立“开心农场”,将劳动意识贯穿于校园中。

  据学校校长金存根介绍,“金色果园”建于2020年,占地面积为380平方米,除此之外,还有位于初中部教学楼旁的“金色菜园”,占地面积为256平方米。由于班级较多,菜园由各年段认领,师生齐心协力,制定“萝卜保卫战”等耕种计划,萝卜、大白菜、红番薯、玉米、茄子等农作物在这片菜园轮番上阵。师生们亲手翻土、播种、洒水、除草,定期组织除草、施肥,在师生的精心培育下,农作物个大饱满。

  丰收时节,孩子们开心地将收获的果蔬,赠送给家长、老师、后勤的叔叔阿姨,与大家分享收获的喜悦。

  同样,在丽水市文元学校也有个“文心农场”,每个班级有自己的一块地,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种植农作物,学习掌握自然科学生长规律和植物耕种的劳动规律,每周到田里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成长。

  “文心农场”作为学校“以劳树德,六园六理,知行合一”劳动教育体系中的“六园”之一,备受师生和家长的喜爱。丽水市文元学校德育处主任谢淑俊介绍,“六园”包括校园、田园、果园、花园、家园、社园,“六理”指理物、理事、理学、理心、理时、理家。“我们将‘六园六理’贯穿于课堂,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以点盖面,扩散全学科,发散教师上课思维,从而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

  因校制宜,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

  缙云入选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秋霜降,农场忙。秋日的暖阳轻抚着缙云县新建小学的校园,高粱、玉米、粟米、水稻、生姜……无不点头微笑,交织成校园的烂漫秋色,丰硕的果实,收获的喜悦,映红了孩子们欢乐的脸庞。

  近日,新建小学半亩田园喜迎丰收,四年级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镰刀,走进稻田里,收割稻谷。有的在弯腰收割,有的高举稻穗,正在用“稻桶”脱粒,望着桶内的稻谷一点点增多,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体味着“汗滴禾下土”的真滋味。

  五年级同学的劳动课在收割高粱中开展。同学们在高粱地里,踮着脚尖,握着剪刀,干劲十足。一下子,一片高粱收割已完毕,接下来就是晒高粱了。大家把高粱穗整齐地摆成一排,十根一把扎成一捆,再找来竹竿,往上一挂,竟然形成了一道火红的天然屏障,引得其他同学纷纷驻足观望。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劳动课在新建小学还有很多,学校依托“半亩田园”,创建“少年农学院”统筹引领劳动教育,全年设置“九节十礼”,促进德育活动系列化、课程化,2019年11月入围中国长三角新劳动教育20校联盟。

  校长陈橄平说:“在‘双减’大背景下,学校将继续依托半亩田园,以中队为单位,承包基地,种植各种农作物,探索新的劳动特色课程,找好切入点,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接触和感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主动将劳动与生活结合起来,体会劳动创造的美好。”

  一直以来,缙云县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小学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定期对学校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截至目前,全县已有30余所学校建有生产性的劳动教育基地,总面积达28460平方米;所有中小学均按要求开设劳动教育课,做到时间、内容、师资三落实;已创建省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项目试点学校3所,首批市级劳动实践教育试点学校10所。

  在缙云,除了新建小学外,长坑小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以乡村劳动教育享誉浙江,还被评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团结小学依托学校劳动基地开展“互联网+种植”实践,探索出了农村小学“互联网+农业”教育的新模式。

  缙云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去,缙云县将以入选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为抓手,积极探索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举措和体制机制,持续推进课程教学实践化、校内劳动常态化、家庭劳动经常化、社会实践多样化,努力为构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形成具有先行示范作用和缙云辨识度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模式提供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1-11-07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88438.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