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的日子与朋友一起踏上天堂山。去之前对天堂山没有一点概念,只觉得名字好听。设置了导航才知道天堂山位于莲都区黄村乡天堂村,距市区约17.8公里。沿着山路盘旋而上,到达目的地下车时一种莫名的兴奋涌上心头。纯净的天空碧蓝碧蓝,深邃无垠,那光洁的蓝天,像琢磨得很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很精致的蓝缎子。蓝色的天幕上嵌着一轮金光灿烂的太阳,一片片白云像碧海上的孤帆在晴空飘游。只觉得天离我们特别得近,似乎触手可及。原来我们已经来到了海拔约1010米的天堂山林区。据说天堂山的“堂”原为水塘的“塘”,寓意为高山峰顶有一口仰天水塘而得名。塘没见着,却见到了难以割舍的天堂湖。
天堂山与连尖山南北对峙,两山之间的山岙地带建有一个小型水库,因为地处天堂山就叫了天堂湖。湖面海拔高达810米,湖岸曲折,呈长形。湖面不大,几十亩见方,静静的水面,不禁让人想起朱熹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正是湖水最动人的写照。湖水就像一块明晃晃的镜子,映出蓝天白云的秀姿,天地连接。走近湖旁,乍看,湖水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亮亮的,碧绿碧绿。细看,绿树倒映在水中,让人觉得恍惚,好像无法辨清哪是树,哪是影子。阳光下,湖面如同一块块衔接而成的七彩玻璃瓦,浓金色与淡碧色在湖面上交相辉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在阳光的照射下湖变得波光粼粼,松树和小花倒映在清凌凌的湖水里显得更绿了。微风荡起一圈圈漪涟,湖面又像一面起皱的缎子,阳光一照,又好似满湖碎金。粉的,白的,一朵朵美丽纯洁的云花装饰着这碧玉般的湖面。
而当我们走到湖对面,出现了神奇的一幕,湖水在蓝天的映衬下变成蓝色了,天水一色,蓝蓝的湖水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蓝蓝的湖水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她的蓝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逼真的造型和色彩,清晰而文静,水上的真实与水中的虚幻紧密衔接,让人沉迷在梦幻般的世界里。几条小鱼跃出水面,翻转着身体,跳着“水上芭蕾”,“啪啪”随着鱼儿落水所发出的清脆响声,水面上泛着一圈圈涟漪,慢慢地荡漾开来,不一会儿水面又恢复了平静。这时候才让人觉得这湖是真实的存在。
天堂湖周边是高山湿地,总面积约30亩,长满茅草、芦苇等植物。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片肥硕的狗尾巴草,毛茸茸的,遍地都是,齐齐的有半人高,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像是给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绒毯。被风吹得瑟瑟沙沙地响,顺着风势,向一个方向倾斜,挤着,拥着,好像去赶赴一场盛会。可是,心里再想也没用,脚下有挣脱不了的羁绊。这种草在现实生活中,太平常,大家是不屑一顾的,然而,在《诗经》中的柔荑是浪漫无比的,有着文人墨客纯真美好的浪漫遐想。其实它们长得笔直笔直的,就像个亭亭玉立的少女,鹤立于野草中。它就生长在湖边,与湖组成一幅美妙的水墨画,千姿百态,风情万种,第一次见到如此壮观的景象。这里让我感受到了一股浓郁的山野气息,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森林氧吧,空气清新,幽静怡人,就是一处远离俗尘的世外桃源,让人享受着山野与奢华的极致体验。
湖边一座简易的木板房,与主人聊天得知,农场主小马放弃城市里的优越生活,放弃公司的生意,夫妻两人跑到山里投资几十万元(前期投资)当起了地道的农夫,过起乡村的“日出而作”般平静的生活。他们在世俗生活中拼搏沉浮后选择了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人生。这勇气的确值得我们敬佩。陶渊明所描述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是需要用双手去改变、去创造的。相信不久的将来小马夫妻的农场一定能够融入天堂山,融合天堂湖,成为远离城市喧嚣、人世纷扰美丽的地方。
(市区 程丽平 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