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遂昌蕉川村,其貌不扬的“一杆农业眼”,让农民摆脱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羁绊:坐在家中轻点鼠标,就可以全面掌握田里的水稻生长状态。
蕉川村是浙江省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核心区域。2021年,阿里巴巴集团与遂昌县一同在蕉川村创新设立了未来村庄数字驾驶舱,通过“一杆农业眼”等监控设备采集稻田承包、产量与规模信息,在万亩稻田,凭借各类数智化感知设备的建设,打造了覆盖稻谷从育苗到成熟的全周期、全地域生长环境监测体系,实现产量、品质的双提升。
“自然灾害、天气变化都会影响制种产量和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过去我们时常要下到田里观察水稻情况。现在我在村里的指挥中心大屏也能看到稻田。”蕉川村种植大户程远平是新路湾镇的制种辅导员,面对村里新建的“高科技”,他的脸上笑开了花。
“高科技”成为农民的“新农资”,把农民从传统的农事中解放出来。蕉川村“一杆农业眼”运行以来,对种植区域内的气候、温湿度、土壤条件等进行了有效监测,指导农民进行精细化耕作,预计今年可增产15%,可实现销售收入780万元。
“以前80亩水果基地要四五个人忙上十几天才能把农药喷洒好,现在有了植保无人机,两个人一天时间就轻松搞定了。”近日,在景宁畲族自治县的蓝根华家庭农场,法人代表蓝根华握着无人机“飞手”雷海俊的手,连声道谢。
在以前,丽水的农作物植保主要以机动背负式喷雾和自行改装喷杆式喷雾机为主,整体施药技术和作业水平偏低。与传统人工喷雾器相比,植保无人机具有作业高度低、漂移少、可空中悬停等特点,作业时利用植保无人机向下的强烈旋转气流,达到均匀喷洒农药的效果,有效杀灭害虫。同时,植保无人机还具有整体尺寸小、重量轻、容易操作等特点,在田间地头就能升起降落,非常适合山区农作物植保作业。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农机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我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54.49%,每年保持1个点以上的增幅;畜禽养殖机械化率50.18%;食用菌菌棒生产、茶产业加工等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截至2020年,全市建成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3个、示范乡镇11个、示范基地2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