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据资料记载: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而在我的老家松阳,中秋节亦称八月半。由于此节时,家家户户合家团聚,每年八月十五都有拜月光的传统习俗!
记得小时候,吃罢父母烧好的中秋特色菜肴番鸭、沙雷、山粉圆的晚餐后,无论是月光清朗还是阴霾下雨,都要搬出小方桌,朝着月亮升起的方向。桌上摆放着月光佛儿、月饼、柚子、苹果、桔子、葡萄等外形圆的水果糕点,然后再插上一支燃香,点上两支蜡烛,朝着月亮虔诚一拜,再许下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天上月圆,地上人圆,桌上饼圆,圆圆的月饼负载着人月双圆的美意,无疑是人间烟火气息扑面而来的最好诠释。一家老少合家团圆,围绕着小方桌上祭品,这是一种温馨甜蜜幸福的拜月仪式。拜月举行完毕后,一家人围坐在桌前,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赏月、观月,品尝月饼、瓜果,听着父母亲讲月亮的故事,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等。童年的月亮是充满神奇、浪漫色彩的,中秋这一天也是一个团圆的日子,万万没想到如今的自己会成为远在他乡的游子,在皓魄当空,忆往昔的岁月,亲友团聚、传杯换盏,围绕父母喧哗,祭月过的佳节!八月半还是叫八月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高高挂,却再也回不去儿时的八月半了。
今晚又是中秋夜,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愿我们在月亮之下,遥祝:你是月亮我是星星,生活甜蜜润你心!
(市区 潘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