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趁着国庆假期到贤良看猕猴,体验一下贤良的好生态。”临近国庆假期,市民吴先生已经计划好行程,他打算到庆元县贤良镇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
在贤亮镇贤良村一处幽静的山坳里,每天都会传出猕猴追逐打闹的声音,面对满脸新奇的外地游客,饲养员叶发长每天都要作关于猕猴的介绍,看似单调重复,但他乐此不疲。
30年前开始,面对不断“入侵”的猕猴,贤良镇党委政府和村民选择步步退让,直到如今一群野生猕猴在这里安家,带动村里生态经济的发展,才意识到这是“最好的褒奖”。
30年前,在“路无十米直、地无三尺平”的贤良,扁担宽的平地都被村民利用为菜地,偏偏猴子总在农历九、十月份下山搞“破坏”,板栗、萝卜、竹笋等都要被洗劫一番。“矛盾集中爆发于2012年。”71岁的村民叶学成说,刚露头的竹笋就被猴群“拔了尖”,其余的就烂在了山上,村民损失不小,大家组织起来轮番守夜,遇到猴群就放鞭炮驱赶,可效果甚微。
怎样可以保护竹林,又不伤害猴子?当地最终决定“引猴下山”:把小猕猴从青龙山的山林深处引到贤良村青龙峡入口处,发动村民和猕猴建立友谊,成为“花果山管理员”。
在这之后,“贤良有野生猕猴群”的消息不胫而走,慕名前来的人渐渐从县城扩展到了丽水、杭州、上海、福建等地。随着“老大”“黄毛”“弯腰”等猴子的名字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养在深山人不识的贤良,凭借着这一独特的生态资源,成了都市人流连忘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