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又到了母亲做桂花酒的时节。
从立秋开始,桂花待开未开,却有两件事母亲必先放在前面,一是选酒二是酿酒。先选优质高粱白酒,作为下一步制作桂花酒的基酒;另用上好糯米蒸熟加酒曲发酵,制作香甜适宜的米酒作为勾兑酒备用。此时,制作桂花酒的辛劳才刚刚开始。
到了仲秋,满园桂花馥郁,也是人与桂花结缘最深的时节。千百年来,桂花既是文人心中的花仙子,也是“神农”心中的百岁药。以桂花入酒入茶,都是让人开心,温养人性,助人健康的佳品,也是普通人家就地取材即可获得的满足。
秋风乍起,母亲将一方塑料布铺展在自家园子的桂花树下,秋风吹落的桂花争相入怀,如此反复几天,把收得的桂花剔除杂质,特别要剔净容易带入苦味的花梗,接下来便是熏酒的过程。
将洁净的桂花用纱布包好,开始去赴与白酒的约会。白酒在玻璃瓶静待,纱布包浸润其中,时间不多,也就差不多半小时,桂花和白酒还恋恋不舍,母亲却拧起纱布包悬于半空,再以细线拴于瓶盖。这个浸泡和拧起的过程,每天反复一次,一直坚持半月余。
小时候不解,桂花不浸泡于酒中,如何叫桂花酒呢?母亲于是讲了一个道理,说农民种地,必须一锄一锄深挖,松土是种好粮食蔬菜的关键,如果忽略这个工序,浅浅地挖上几锄或直接种在土里,是不可能换来好收成的。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坏事,同样适合制作桂花酒。长时把桂花浸泡在酒中,虽然省时省力,但桂花就会泥烂,香气随之消失,也就酿不出我们期待的桂花酒。浸泡后的桂花高悬于空中,是为了让桂花的自然芬芳与酒的香气充分结合,让桂花的馥郁完全熏染于白酒的醇厚中,这才是白酒与桂花的完美约会,也成就千百年来被人津津乐道的桂花酒的美名。
一杯甘甜醇香的桂花酒,离不开最后的勾兑。勾兑不用水而用米酒,是母亲的发明。事前做好的米酒已静置多日,勾兑多少取决于喜欢的浓度,母亲通常的做法是取三分之二的白酒勾兑三分之一的米酒,勾兑后的桂花酒色如琥珀,少了浓烈,多了香甜与芬芳。
母亲做好桂花酒,会第一时间送给左邻右舍品尝,邻里间那份亲昵,全都写在一张张笑意盈盈的脸上。酿好桂花酒,千里共婵娟的日子也就不远了,母亲做好菜,捧出桂花酒,一家人守着明月,品着最朴素的幸福,那份难以言传的浪漫,那份可以伸手触摸的幸福,同中秋明月,一直深植在我们心里。
多年后一到中秋,就想起母亲做的桂花酒。一杯桂花酒,离不开醇香的白酒,离不开馥郁的桂花,离不开甘甜的米酒,但最离不开的,还是无私的母爱。
(杨力 5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