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杂谈念白勺

文明习惯的养成

  □ 本报评论员 洪盛勇

  近日,丽水市统计局民调中心随机抽取1800位市民代表和100家餐饮企业代表开展专项民意调查,95%的受访餐饮企业表示已在店内采取系列措施推广公筷公勺的使用,其中92.0%会“主动提供公筷、公勺”。调查中,95.2%的受访者表示在生活中会使用公筷公勺,但表示“经常用”的比例仅有41.6%,仍有4.8%的公众表示“不会用”。调查显示,会在“家里”使用公筷公勺的仅有8.9%。

  调查数据表明,我市还有不少市民没有养成使用公筷的习惯,为什么?关键还是没有形成公筷使用意识。公筷使用意识的形成,有时确实需要一段时间。同时也需要一种见效更快的办法是,多用猛药,多出重拳,多引导“敲打”,可以给民众造成强烈的心灵冲击,多冲一冲,就容易在内心形成文明意识,抛弃坏习惯,养成文明习惯。

  举一个更简单的例子。在农村生活习惯的人,一般都没有一进家门就脱鞋的习惯。但到了城市,就不行,就必须脱鞋。刚开始,就别扭,经常会穿着鞋进别人家。那不行啊!主人让你换鞋,还会拿拖把拖被你踩出的脚印。这其实就是一种温柔的“敲打”。你可能会有各种不自在,但经过这么一折腾,内心便波澜起伏,慢慢习惯进门脱鞋了。可见,出点重拳很有必要。这些年,丽水重拳整治机动车酒驾就是明证。以前苦口婆心讲道理,有多少真听进去了?结果三天两头严查严打,如今再看,酒后不开车的意识已深入人心,酒驾者是少之又少了。

  文明习惯的养成更需要发挥榜样的力量。其实,什么事都是有榜样的。文明习惯的养成也有榜样,总有一批人会走在前头。发挥他们的力量,可以影响身边人,最终像海浪一样,一浪一浪,把文明习惯推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这说白了就是羊群效应,有头羊带头,其他羊也会找到方向,紧跟上来。

  调查显示,我市不同群体使用公筷公勺习惯还存在较大差异。分学历看,“经常用”公筷公勺的比例与受访者文化程度呈正相关,研究生学历群体“经常用”(65.5%)的比例最高,低学历群体(小学及以下)“经常用”的比例最低,仅为26.5%;分城乡看,城镇农村居民“经常用”公筷公勺的比例差距较大,城镇居民(45.2%)比农村居民(30.5%)高了近15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就能发现榜样。本报记者8月23日曾走访市区部分医院、车站、商场等地发现,文明排队已成为很多市民的共识和丽水城市文明新风尚。这些市民也是榜样。可以肯定,有这些市民带头,丽水的公筷使用、文明排队终有一日会蔚成风气。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1-09-15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81794.html 1 3 文明习惯的养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