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走访,记者发现大部分培训机构受“双减”政策的影响面临着危机。位于市区中山街的一家培训机构负责人吴老师跟记者说:“我们做培训十来年了,这是我们遇到最大的困难,都不知道如何走接下去的路,每天都这样耗着,房租、员工的工资也都付,但来培训的学生确实寥寥无几。”
吴老师说,往常在新学期的前两周,都是前来咨询和办理秋季课程的家长最多的时候,而这个学期家长的热情完全“冷”下来了,来咨询的家长也没有几个,这个学期的周中几乎就没有学生来培训。
自从把原定在周末的课程都调整到周一到周五晚上后,机构内的工作人员一直在与家长沟通调整排课。“很多家长不能接受孩子周一到周五白天在学校上课、托管,晚上还来培训机构上课,有的担心孩子学习时间过长,有的担心孩子累,不少家长把原来报的秋季课退了。”吴老师告诉记者。
重调课表后,周五晚上成了家长们最青睐的补课时间。但根据部分机构摸底情况来看,大部分家长选择把周中的课程安排调整到周五晚上。“不过因为我们的师资也有限,现在周五晚上把所有老师都排上也不能全部排得过来,何况我们的教室也有限,所以我们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双减”政策后,家长们对孩子参加培训的热度一下子降了许多,这让他不知所措。吴辉说,“虽然现在的市场很不景气,但我们还是希望得到教育部门的认可和支持,把危机转化为机遇,走向更好的未来。”
在“双减”政策下,我市不少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也纷纷思考起了转型,但如果从学科类培训转到素质类培训还需教育部门的认定,更何况“双减”政策中明确指出:“将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转登为非营利性机构,确保在2021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大力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