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琛(市直)
翻开吴丽娟的第一本新书《过咏归桥》,在她娓娓道来的文本叙述中,历历乡风图景仿佛是一帧帧老照片在眼前浮现。
吴丽娟的散文是以故乡宽厚博爱的大地为背景的,浓烈的情感是它的底色。“溪流边飞过头顶的白鹭”“雨滴敲打着屋顶上灰色旧瓦的宁静夜晚”,亦或是身着蓑衣的父亲从田地里归来的场景、天枰板上晒着金灿灿稻子的场景,都是家乡的日常。正是这些渐渐退出人们生活场景的事物,在物是人非的时间运转中,彰显着平静的力。
“乡愁的上游已是忧伤和失落日渐浓重的精神原乡。”远去的事物,被记忆反复擦拭,反倒更显得清晰明亮。当我读到她的《印象南阳溪》里,温暖的记忆溪流般缠绕着整个青涩少年时代时,我仿佛也走在光阴重返的路上,一条溪流里的童年狂欢忽然异常热烈起来。《社粿飘香》则带我走进地域特色鲜明的熟悉场景和浓郁的乡土风情。
呈现耳目所及的乡土之美,并非吴丽娟散文写作的全部,她这本《过咏归桥》集中梳理了乡土风物,重构了一代人对乡土的精神顾盼,也完成了人们对乡村生活源头追溯的剪影。她在《老物件》中这样写道:“……这些‘无用’之物,在我这里,却是无价之宝,我坐在老交椅上练字、看书、写字儿,身边的老物件,就静静地陪着我,让单薄的光阴变得辽阔而深厚。”从这个诗意的片段,不难看出她力图用自身的情感体悟建造起一个洁净安宁散文书写王国的信心与决心;不难看出她热衷于偏安世俗一隅,对独自的人生思考充满着热切。
我以为散文写作和诗歌写作,在情感需要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它们都是阐释心灵的载体。“雪落在窗外的松枝……这样的安静使人宁和,剥落依附于心那一层又一层的浮躁和不安”;“春花酿酒,冬雪煎茶,这样的意境,以前我只在书中读过,隔着文字和时空想象过,要真实面对这样带着古意,有着隆重仪式感的真实场景,我竟激动地有些颤栗。”作者用她独特的视角发现了另一个唯美的世界,也为之创造了一个思想深邃精神空间。不得不说她对事物表象呈现的同时自觉融入客观理性的思考,的确为她的写作增添了色彩,也让自身写作具有了一定的辨识度。
因为和吴丽娟是老乡,读《乡野的四季》《迷雾里的转水》《栗子》这些文章过程中,在体察她内心的乡愁气氛之时,也很容易触发联想,脑海里经常构建起了生动的场景体验。通读这些文字,我发现了她在面对故土时欲言又止的心绪,更体会到她与祖母、与父亲之间由细碎记忆缝补而成的深沉情感。这些细腻富有感染的文字,将生活内外错综复杂的情感交织有秩序、有逻辑地理顺,让文章充满生命气息;这些缓缓倾泻的水土之音,无疑给读者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灵栖息地。
以自由精神为本体,去努力建构与个体性相契合的话语叙述是散文写作的要领。惟愿吴丽娟在今后的散文实践中,一改铺张的平面叙述,一改题材单一的陈述,努力营构起更具自身辨识度的散文创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