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启珍 通讯员 舒海军 王焱
近一个多月来,每个周一上午七点,丽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护士刘淑萍都会准时来到患者吴先生家里,抽取血样、询问身体状况、开展健康宣教……她利用自己的个人时间,把免费的医疗服务送到患者家里,也把浓浓关爱送到了患者心里。
患者吴先生今年54岁,家住丽水市区,两年多前,他患上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据主治医生金伟媚介绍,该疾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难治性的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并且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曾被称为白血病前期。
由于病情较为严重,吴先生先后多次在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与这里的医护人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在这里住院,感受到医生和护士都特别认真负责,还对病患特别关心。”吴先生说,最令他感动的是,这里的医护人员见到患者的时候,脸上都洋溢着真诚而热情的笑容,这笑容像阳光一样照亮了患者的世界。
受到医护人员的热情感染,尽管身患重疾,但吴先生在医院治疗的两年多时间里始终十分乐观。生性幽默的他,还经常和医护人员开玩笑,总喜欢把主治医生金伟媚称为“亲爱的金医生”,而负责照顾他的护士刘淑萍则被他称为“亲爱的刘护士”。
今年上半年,吴先生在杭州一家医院接受了异体骨髓移植手术。手术成功后,他回到丽水进行术后康复。这期间,吴先生要进行抗排异治疗,他曾感染了重症肺炎,并出现了排异反应。“为了减弱排异反应,需要用药物压制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这就像杂技演员高空走钢丝,需要不断地调整平衡,抗免疫治疗必须要上,不然排异反应会危及生命,但又不能过分压制免疫功能,否则任何一点小的感染都会要了患者的命。”金伟媚医生介绍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方炳木教授、江锦红主任带领医护人员陪他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让他的病情渐渐稳定下来,可以回家疗养。
进入平稳期后,吴先生需要每周抽取血液样本进行化验。但由于前期激素治疗导致的骨质疏松,他的腰椎曾发生过骨折,移动十分困难,每周去一趟医院对他来说成了最艰难的旅程。第一次去医院,他就陷入了困在车后座出不来的窘境。“如果能有医护人员上门为我取样就好了。”面对困难,吴先生的脑海里想到了“亲爱的刘护士”。刘淑萍是一名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护士,一直深受吴先生信赖。
“说实话,我也知道这是一个不情之请,但我想着刘护士平时这么热心肠,才敢壮着胆子提出了请求。”吴先生没想到,刘淑萍一听到他的请求,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护理岗位工作节奏很紧张,上班时间是7点半,这就意味着如果要上门帮患者抽血必须要提早到6点多就出门。“不是科室分配的任务,刘淑萍没有任何犹豫,她很主动地表示愿意做这件事情,她身上就有我们血液科护理团队为患者服务的诚心。”血液科副护士长刘森军说。从那时起,每周一刘淑萍都提早一个小时出门,背着护理包到吴先生家里为他采血样。
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让吴先生深受感动,“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回到这里就感觉很安心、很有安全感。血液科汤素华、刘森军两位护士长很关照我,金医生、刘护士是我的大恩人。”刘淑萍表示,作为一名高年资护士,为患者解难纾困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患者的需要,就是自己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