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特别报道

  □ 记者 谢佳俊 通讯员 沈斌

  缙云高扬“丽水之干”的行动奋斗旗帜,以全市排头兵的姿态和“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劲头,加快建设“制造之城”“开放之城”“魅力之城”,打造全省大花园核心区生态工业高地、丽水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先行地和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三城三地”),奋力争当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赶考之路上,比学赶超、争先创优,干出“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实现26县考核“五连优”。2020年缙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浙江省第一名,连续12年实现高位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锻造生态工业,做大共同富裕“蛋糕”

  “山区县也能搞工业,山区县也能搞创新,山区县也能引进世界顶尖企业。”在争当山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先行县的总体要求下,今年上半年,缙云县累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2.89亿元,同比增长44.3%,总量居全市第一。

  浙江君鸿机械是一家拥有400多名员工的民营企业,本地员工占比达80%以上,农村户籍工人达90%以上。数字化改革为企业转型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今年上半年浙江君鸿机械整体效率提高20%,良品率提升10%,预计今年营业额能继续翻番。与此同时,君鸿机械承诺在未来3年实现员工平均工资再增长30%以上,让400多个家庭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技术创新,激发共同富裕内在动力。浙江金马逊机械现有员工115名,其中研发人员超过42名,包括了国家万人计划、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以及数名博士后、科研项目学科带头人。

  金马逊机械副总经理林姚辰表示,一根小小弯管的基础研究与高科技实践应用,让企业成为《数控弯管机》《重型弯管机》等14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金马逊机械的员工待遇,也跟着企业的创新发展“水涨船高”。“车间许多工人月入过万,两年内工人的平均工资上涨了三四千元。”

  8月7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播放了“丽水引进肖特玻管”等浙江省共同富裕典型案例,讲述了在没有发达地区政策、交通、人才优势的情况下,缙云如何用生态优势吸引德国肖特集团投资缙云壶镇的故事。这个案例打破了“好项目不会越过长三角”的传统投资逻辑,也给当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发展乡愁产业,探索富民之道

  一般的杨梅每斤售价约10元,但是缙云仁岸村出产的杨梅能卖60元1斤,一颗杨梅就相当于7元钱;在杭州繁华的武林广场附近,开出了“缙云烧饼杭州总部”,店里有缙云来的“烧饼大师”坐镇,小小一家店面,每天中午都坐满了人……

  一颗杨梅、一个烧饼为何有如此高的附加值和影响力?这得益于缙云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愁资源活化、转化、产品化、市场化,缙云爽面、黄茶、麻鸭等特产,也都创出“金字招牌”,成为富民增收的“聚宝盆”。

  记者了解到,缙云通过“五位一体”推进农民收入全面持续较快增长,先行探索山区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一方面立足自身产业特色,缙云创新建立“业长制”,设立“烧饼办”“爽面办”等机构,实行“一办管一业”,推进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同时,缙云在浙江省率先制定实施2.0版乡愁产业富民增收意见,涉及15个大产业的扶持政策,设立授信额度20亿元的乡愁产业贷,从政策、资金、技术各方面带给农民“真金白银”的实惠。

  另一方面,缙云秉持“平台是产业发展的支撑”理念,按照“推进建设一批、培育创建一批、规划储备一批”思路,先后创成舒洪黄龙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黄茶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产业平台,入选浙南早茶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首批省级家庭农场整县提升试点县。

  一组组“硬核”数据和荣誉可以看出缙云县乡愁富民产业发展的成效:缙云烧饼实现产值24亿元,入选国家级非遗和全国乡村特色食品名单;缙云茭白荣膺“全国绿色农业十佳地标品牌”;缙云黄花菜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种植产品……

  构筑精神家园,文化富裕润泽城乡

  “图书馆就在家隔壁,步行不到5分钟,每天买完菜我就带着孩子来看书。”近日,朱女士来到缙云县图书馆西桥分馆(阳冰书房)看书,她告诉记者,街坊邻居常带孩子来打卡,阳冰书房成为了附近居民的“精神驿站”,大家伙的幸福感都提高了。

  为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推动共同富裕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动力。缙云县以当地文化名人为脉络,打造了系列城市书房,在县域范围内建成了12家图书馆分馆,同时在18个乡镇(街道)设置了图书流通配送中心,为231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提供物流配送、图书管理等服务。逐步形成“县城15分钟阅读圈”“乡村30分钟阅读圈”,让缙云处处飘书香,让所有人民共享精神文化发展的成果。

  近年来,缙云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特别是理论宣讲、志愿者服务、文化礼堂建设等多方面发力,让文明文化成为凝聚广大群众向上向善的最大动力,形成精神文化共同富裕的合力。

  缙云在实践中心、所、站三级阵地基础上,打造“点位密集、服务速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服务遍布城乡,“15分钟服务圈”建设卓有成效。各乡镇(街道)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着力打造不同的活动载体,壶镇镇湖川村实践站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倾情服务老年人群体;仙都街道建设了一大批民宿文明实践站,开设“一起悦读”乡村书吧驿站,让书香弥漫乡野……

  “群众在哪里,我们的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坚持为民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入手,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缙云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说。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1-09-06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80488.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