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烨恒 通讯员 雷倩
本报讯 近日,经过70多天抢救性发掘,云和县7座东晋古墓重见天日,青铜镜、青铜印章、瓷器等32件精美器物再现世间。
据了解,考古工地位于云和县白龙山街道黄水碓村东山头安置小区建设项目工地,而古墓就在该工地旁的一座小山坡上。
6月中旬,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安全巡查时发现“U”字形排列整齐的青砖断面,初步判断青砖断面为古墓葬残壁。经过走访勘察和表层清理,云和县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在该古墓葬残壁断面东边还发现了多处古墓葬的痕迹。
“我们初步判断这些痕迹是非常重要的文物信息,立刻向省文物局汇报了相关情况。”云和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杨克新说,在省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专家组进驻云和,指导并全程参与墓葬群的抢救性清理工作。
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墓室里有纪年的铭文砖,写有“升平四年”,确定了墓葬的年代为东晋时期。
“尤其是二号墓的青砖,上面的铭文非常清晰,内容也很详实,包括墓主人的姓名、墓砖制作工匠的名字,还有纪年‘升平四年’。墓主人的名字叫徐山阴,很清晰。”杨克新说。
此次古墓挖掘工作从6月下旬开始,至8月底结束。经过70多天夜以继日的抢救性发掘,共发掘7座较为规整墓葬,均为券顶砖室墓。这7座墓葬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墓葬规模较大,墓室较深,且墓砖还刻有寓意吉祥的图案。
出土的随葬品较为丰富,有铜镜、铜印章、青瓷罐、铁刀具、银饰等32件精美器物。其中2号墓出土仅有的二枚青铜印,有一面是六面印,具有非常高的考古价值。
“印章最重要,因为它有文字,能够证明人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这个六面官印,肯定属于政府官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所研究馆员孟国平说。
据工作人员介绍,从出土的随葬器物、墓砖及墓室的形制结构看,该七座墓葬应是徐氏家族墓,结合墓砖上的纪年,推测其时间在东晋(公元325—361)前后。
本次发掘,是浙西南地区对六朝时期墓葬的一次重要发现,对研究云和徐氏家族和墓主人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六朝时期浙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丧葬习俗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云和建县的历史比较晚,直到明代才有。我们这次墓葬发掘,大大延伸了云和的历史。”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研究馆员胡继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