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俞文斌 通讯员 吴明标
本报讯 日前,在庆元县百山祖镇斋郎村“红色讲堂”里,该村的十多位大学新生和他们的家长齐聚一堂,共同聆听村中老人讲述党史故事,上好大学“第一课”。多年来,不管多忙,村里考上大学的红色学子都会回村重温党史“必修课”,这已成为红色斋郎的传统。
“革命先辈的故事激励我们成长,进入大学后,我们也要传承好红色基因,以自己所学奉献社会。” 刚刚考上东南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叶英杰正和10位即将踏进大学校门的同学相互分享学习心得。据了解,今年斋郎学子考上硕士研究生2人,本科生7人,专科生3人。
斋郎村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多年来,通过解读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瞻仰革命先烈、重温革命事迹、了解“军旅小镇”项目建设、观看《“斋郎战斗”纪录片》等系列活动,斋郎村让党史学习成为学子步入大学前的“必修课”。
在党史学习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熏陶和引领下,斋郎村一批批学子学习和传承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历年的高考中都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乡。全村人口近1000人,户籍人员604人,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111人,全日制专科学历94人,其中博士1人,研究生14人。
“在每年的入学前,我们都会组织开展这样的教育活动,目的就是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激励学子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 斋郎村慈善基金会会长叶时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