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傍晚,带着油墨芬芳的《处州晚报》便悄然进入千家万户。
我们不仅在您的床头、桌前,也在您的车上、手机上。
春天,我们收集赏花景点;夏天,我们寻找纳凉点;秋天,我们制作丹桂地图;冬天,我们一起煮茗赏雪话人生。
我们,就在您身边,经常碰面,心照不宣。
2020年刚开启时,我们觉得这一年如此糟糕。当2020年即将过去,我们发现,生在华夏,长于丽水,我们如此幸福且自豪。
这一年,我们见证逆行
年初,我们和医护人员一起、和一线工作人员一起、和所有民众一起,奋战在抗疫前线。
疫情发生后,处州晚报报网联动。我们关注疫情情况,每天第一时间发布疫情通报;我们关心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报道驰援武汉的白衣战士的动人事迹;我们关注百姓生活,关心菜价是否上涨,生活物资够不够,城市交通怎么维持,卫生保洁谁来做……
在医院、卡口、企业、社区等抗疫前线,都有我们记者活跃的身影。
这一年,我们记录发展
衢宁铁路通车,是庆元、龙泉、松阳、遂昌人民盼望了几十年的大事。那天,我们所有记者齐上阵,去往每一个站点。第一班火车开动时,四地人民的欢呼和笑脸都被定格在报纸上。
我们见证了衢丽铁路动工,丽阳街改造,南环路部分开放通行,丽水机场稳步推进施工,莲都实现跨县公交全覆盖……市区的道路越来越宽,丽水人的出行越来越便利。
这一年,我们目睹变迁
6月16日,晚报官微推送了一组关于“南明大钟”的文章。然后,评论区“炸”了。许多人向我们讲述他们与大钟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丽水人和这座城40年的变迁一同交织在这座大钟上。我们记录新闻的同时,也记录了光阴。
同样承载着丽水人“乡愁记忆”的还有老城区的一切,直到现在,“爱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看着它越变越好”,这句特别暖心的话,还时常在我们耳边回响。
这一年,我们遇见了许多美好的人
今年,我们遇到很多不同的人,他们平凡又不平凡。
他们是特别爱书的人:在15平方米的陋室中读完2000多本书的虞永亮,他曾被命运判死刑,却活成了精神富翁;84岁老农在烈日下辗转来市图书馆,闭馆日里,3.45万平方米的市图书馆为他一人开放;热爱阅读的吊车司机白海龙,阅读让他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他们是身残志坚的人:穿越过人生至暗,丽水姑娘樊笑和宁波小伙朱宇杰的“婚礼轮椅舞”,在微博上吸引了上百万网友的关注;聋哑外卖小哥叶桂,最多一天送93单外卖,获得41个好评,多次获得“双冠王”……
他们是善良的普通人:疫情期间,把自家蔬菜免费提供给路人的“供菜爷爷”陈锦林;热心保安出车祸后,集体募捐4万余元善款的青田碧桂园业主;担心结婚占用电梯,请左邻右舍吃糖的小夫妻……
在这不一般的2020年,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平民英雄。你奋不顾身,你努力拼搏,你播撒文明,你传递爱心,都感染和温暖着我们。
这一年,我们做了很多该做的事
今年,我们帮助疫情期间遭遇滞销的农户卖鸭子,替儿子开宾馆失败的阿婆卖床单被罩,帮在白云山养土鸡的山庄主人吆喝……
我们关心困难学子,为20位晚报学子解决了大学四年的学费。
我们关心烈日下的劳动者,晚报发起的“您一个转发,送出一瓶水,致敬烈日下的城市英雄”大型公益活动,6小时阅读量突破10万。在我们的号召下,处州晚报小记者、广大志愿者纷纷走上街头,为这座城市送上一份清凉。
龙泉姑娘遭遇网络诈骗,慌张的她不知如何是好,我们的记者连夜赶往龙泉,陪着姑娘报案;青田市民陷入国际快递理赔纠纷,记者帮忙协调,寻求法律援助……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2021年,晚报热线依然24小时开放,欢迎您的来电。
这一年,我们也收获了认可
在这一年,大家夸我们“新闻做出了温度”“声音拥有了力度”。
不停做出好新闻,是我们27年来的坚守,也是我们未来的目标。新的一年,我们会再接再厉,步履不停,为您提供更加“好看、实用、有品位”的新闻。
27年,城市在变,温暖不变;时光在变,爱您不变。
27年,岁月更替,信任长存;感谢有您,继续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