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洪盛勇
本报报道,市民小蔓和小波是一对相恋多年的情侣,大学毕业后都在丽水工作。随着工作稳定,双方家长开始张罗起两人的婚事来,结果却在“未来孩子跟谁姓”的问题上出了岔子,闹到要分手。
孩子到底应该跟谁姓?这个问题也在困扰着其他一些家庭。答案很简单,跟父亲跟母亲都可以。
为什么?先看看“跟谁姓”的历史变迁。据专家的说法,姓最早是随母亲的,也就是在母系社会。“姓,从女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都是由母亲生下来的,也就是女性所生的。所以,姓是母系社会得来的,这表示同出一个母系氏族的血缘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到了父系社会,由于人口的繁衍,使得原有的部落又分化出了若干的新部落,而这些新的部落为了区别于原有的部落,就在原有姓的后面取了氏。战国以后,姓氏逐渐合一了。进入父系社会,由男人来维护本部落的安全与统治,就是男人说了算的时代,自然就跟父亲姓了。简单说,历史上,姓到底跟谁,是由特定社会形态男女的地位决定的。到了今天,男女是平等的,所以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当然,随母姓还是随父姓,支持方和反对方都可以提出一大堆理由,但不管如何,法律是准绳,不能违法。
但法律说的是“可以”,所以就难免产生“跟谁姓”的矛盾。关键是,家庭内部面对“跟谁姓”的矛盾应该怎么办?需要矛盾双方学会退让。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家庭内部成员面对家庭矛盾,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退让,别非把对方制服不罢休。多退让,看似自己失去了一些东西,但实际上,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从而不至于使一家人反成了敌人,弄得两败俱伤。家庭和谐了,得到的东西才更多。至于面对“跟谁姓”矛盾的解决,也是这个道理。“跟谁姓”就真的这么重要?也不见得。退一退让一让,想开了,也就好了,还是可以好好过日子。
可是在小蔓的矛盾中,我们没有看到退让。小波的妈妈坚持以后他们生的孩子不可能跟女方姓(小蔓爸妈只有两个女儿,之前小蔓曾和小波说过希望二胎跟其姓),最好让小蔓父母出来谈谈立个字据。“跟你们姓,那岂不是要我小波入赘”。小蔓很生气,当场回复说:“如果有二胎我也希望分给我一个,女孩跟我姓,男孩跟你们,字据我妈是不会立的。”双方都坚持自己的立场,钻牛角尖,硬碰硬,当然矛盾就不断激化了,小情侣闹到要分手也就成了很难避免的事。实际上,跟谁姓很重要也不那么重要,一切都是观念在作祟,而观念这个东西是可以改变的。如果双方都能退让一步,改变改变观念,别把一个姓看得那么重,也考虑考虑对方的需求,那么,就可以形成折中的办法,也不至于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了。
学会退让,愿小蔓小波家的难题不再成为更多家庭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