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谢佳俊 通讯员 范高孟
本报讯 近日,记者走进青田县祯旺乡吴畲村,一幢印有“祯旺乡革命老区纪念室”字样的房子格外引人注目;走进纪念室,一系列与吴畲革命老区相关的展示品、革命烈士雕塑,勾起了人们的红色记忆……近年来,吴畲村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进一步拓展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的融合发展之路,从一个偏远落后的村庄蜕变为远近闻名的“红军村”。
挖掘红色文化
革命老区焕发新活力
吴畲村地处祯旺乡西部,有800多人、14个村民小组。1986年,祯旺乡被命名为革命老区乡,吴畲村则是全乡最早的革命老区村,也是青田县著名的革命老区根据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在各个历史时期先后涌现出21位革命烈士,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挺进师将革命星火撒向吴畲;抗日战争时期,统一领导青田西北部革命斗争的重要党组织——中共吴畲区委员会在此建立;解放战争时期,以吴畲为根据地的丽(水)青(田)松(阳)边区武工队为青田乃至丽水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之后,吴畲民兵积极参加剿匪战斗,民兵队长金明清等三人被评为“华东剿匪模范”,吴畲村获评“一等剿匪模范村”。
然而,尽管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吴畲村此前是一个典型的“三缺”村庄,“缺人、缺地、缺产业”,村里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党的十九大以来,乡镇党委转变发展理念,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激活红色因子,借革命老区和红色文化优势,打造出了一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拓了以红带绿、红绿融合发展之路。
2017年,在祯旺乡党委的领导下,村里修建了革命老区纪念室、红军小广场、红军文化墙、50米长的党史文化长廊等多个红色文化项目。此外,还打造了一条“红军路”,游客在山脚设服装换置点,以模拟红军战斗方式单列纵队攀越一条长约1.3公里的红枫古道,追寻红军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2017年12月22日吴畲“红军村”成功入选丽水市“红色基因”党性现场教学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2月,吴畲村接待市、县各学习团队5816人次,接待普通游客一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超过5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达到了24.58万元。
促进文旅融合
小山村持续释放发展红利
走进吴畲村时,便会被村内200多座古旧民居所惊艳。据介绍,这些老房子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保存至今,依旧青瓦黄泥、错落有致。吴畲村的红色景观,便穿插在古朴的村落之中。
随着红色旅游产业越来越兴旺,许多原本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选择回乡创业。在一栋三层的民房前,记者碰到了正在喂鸡的叶小芬。“单是开办农家乐,一年至少就有5万元收入,比在外打工强多了。”村民叶小芬告诉记者,她和丈夫还主动参与乡村建设,成为村里的义务讲解员,主动为游客介绍村庄历史、讲述红色故事,“如今生活真是越来越有奔头。”
在吴畲村,像叶小芬这样忙并快乐着的民宿老板可真不少,如今全村共有20多家民宿在营业,每逢节假日一房难求。
2018年4月,吴畲革命老村搭上了嘉兴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消薄”班车。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吴畲村联合建立的青田吴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于次年成立,吴畲村的旅游接待中心也正式投入使用。有了专业公司参与管理,加上不断完善的顶层设计,吴畲村持续释放发展红利,也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通过‘三改一拆’等专项行动,对闲置土地进行再利用,今年村里新修了停车场,能停下四五辆大巴车,以后来吴畲村的游客将不再有停车难题。”据吴畲村党支部书记金帮华介绍,接下来计划在停车场地下二层修建一家精品民宿,进一步带动乡村特色农家乐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吴畲村进行了全面的整改提升工作,不断完善了村内的基础设施。“我们从吴畲村‘红色文化、古色文化、绿色文化’的主题出发,以点带面,进行特色文化村创建,将‘山绿、水清、村美、人文’的吴畲形象展示出来。”祯旺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高磊说,目前吴畲村吸引到8千万元的投资,将修一座依山而建的精品酒店,进一步发展乡村度假休闲游,带动周边村庄的文旅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