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你就去压马路,这样你就是行人了。”在周昌华青瓷工作室里,挂着一幅客户送给他的书法作品,上面的“心灵鸡汤”,充满着感染力,也一直激励着他。“我相信,自己行!”每当遇到困难困惑时,他总是默默为自己鼓劲。
当初选专业时,对青瓷一无所知的他,从会计、数控等专业中,最终选择了陶瓷工艺专业。“一开始可以说是稀里糊涂选了这个专业,但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自己慢慢喜欢上了青瓷。”周昌华说,这也许就是他和青瓷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缘分。
2013年,刚毕业的周昌华就来到学长杨盛侃创办的青瓷工作室,五年的摸索、学习和沉淀,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今后从事青瓷行业的信念。五年里,他踏实努力,丝毫不懈怠,只为了厚积薄发。
2018年,周昌华创办了自己的个人青瓷工作室,取名为“和窑”。“和”既与他工作室所在的河村同音,也寄寓“和合”之意。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体会天地之美,这于他,也正是他所理解的青瓷文化内涵。
在创作中,他对青釉情有独钟。被盛赞为“千峰翠色”的青釉瓷器,是最接近大自然的颜色,给人以安静、雅致的感觉。“青釉种类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粉青和梅子青。青釉温润如玉、通透清澈,作为新一代青瓷艺人,应该以古为师,把传统的青釉做到极致。”
事实上,为了这份极致的追求,周昌华在工作室创办的第一年,基本上属于“出一窑砸一窑”的状况。“作品要么缩釉,要么变形,要么有气泡,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少得可怜。”周昌华说,连续的挫败,一度让他对自己选择从事青瓷行业产生了怀疑。而他也不好意思再向家里要钱,好在那段时间里,他身边的好友向他伸出了援手。
第一年,赔了不少钱。这一年,也有不少收获。最令他开心的是,他的作品《上善若水》,在第十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中崭获铜奖,第一次参赛,就获得了这个高规格奖项,这无疑带给他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第二年春天,在不断向老师和朋友讨教咨询和反复试验下,他终于在技术、釉水、泥料上有都了突破。随着市场和行业的认可,他在创作上也越来越有信心。2019年年底举办的首届中国龙泉·青瓷双年展中,他创作的作品《七弦瓶》,以大气端庄的造型、温润如玉的青釉、素雅高贵的气质,一举荣获金奖。
渐渐走上正轨的周昌华,开始在青瓷创作中更加专注。因为某个设计细节,他经常彻夜辗转反侧,甚至半夜叫醒女朋友,探讨细节处理的可行性。制瓷之余,他还向附近的农户租了一小块田地,播种、施肥、除草……过上了喜欢的田园生活,也从中寻找制瓷灵感。
和器致祥,朝气风华。对“95后”的周昌华来说,正处于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在制瓷之路上,他以古为师,融入创新,由心及器,相信他的前方,必定会有一片广阔的天地!
记者 吕恺 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