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首诗为支点,“牵一发动全身”
处州晚报组织小学生开展现场作文大赛,我们班也有好几位孩子参加。因今年疫情影响,所以现场赛以钉钉直播形式进行,在规定时间写好作文后上传平台即可。
三、四年级中段组现场赛作文大赛题目为《看见》,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现场作文大赛之后,我让参赛孩子的家长将孩子的作文发给我看看。我惊喜地发现在好几篇作文当中,其中昌朔同学写了这样一首诗:
看 见
我看见,
一片碧蓝的天空。
它像一个蓝色的大罩子,
笼罩着大地万物。
我看见,
一轮金色的大太阳,
像一个发光的大火球,
温暖了大地与我们。
我看见,
一轮皎洁的月亮,
像一盏明亮的白灯,
温柔地拥抱着整个世界。
我看见,
一排南飞的鸟儿,
正在自由自在地,
向着远方飞去。
我看见,
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大山,
像一位高大无比的巨人,
屹立在大森林之上。
我看见,
一片空气清新的大森林,
像一座巨大的氧气制造厂,
让我们都能呼吸到最新鲜的空气。
我看见,
一朵朵芬芳扑鼻的花朵,
正散发着让我们流连忘返的花香,
令人陶醉其中。
我看见,
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坪,
草虽然细小柔弱,
但是它一年四季都不会干枯。
我看见,
一潭清澈的湖水,
仿佛一条长长的白绸带,
哗啦哗啦地唱着歌。
我看见,
世界上所有美妙的广阔地方,
正等着我们去探险呢!
我非常惊喜,因为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讲,无论从创意还是表达,都非常棒。我的内心很激动,一个想法突然在脑海中诞生——我要以这首诗,带动全班孩子创作诗。
以读代讲,发现诗的奥妙
说干就干,我把昌朔的诗打印好,拿到了班里。
我告诉孩子们,这一次作文现场赛,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居然写了一首诗,而且写得相当不错!
然后,我把昌朔的诗放在投影仪上给他们看。
我先放手让孩子们读一读,再让他们想一想这首诗哪里写得比较好,再来说一说好的理由。
孩子们马上有很多的发现,这是他们回答后我收集的答案:
这首诗有好多小节,昌朔共写了10个小节;
诗的每一个小节都是写了小作者先看见什么样的景物,再写这些景物像什么,再写景物怎么样。比如说,第一小节中,小作者先看到碧蓝的天空,再写它像一个蓝色的大罩子,再写天空笼罩着大地万物。
在描述景物当中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读起来很有味道;
小作者在写这首诗时,他会有安排,按空间顺序写,从“天空”到“森林”再到“湖水”,非常有顺序;
这首诗的结尾有一点特别,有一种总结的感觉;
……
就这样,发现,发现,再发现,孩子们发现了好多好多这首诗的表达特点。
啊,写诗原来就这么简单!孩子们开始跃跃欲试。
为了打开孩子们的思路,我又说道:昌朔“看见”的是大自然万物的美,除了大自然万物,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看见”的美好,你要仔细想一想哟,自己最想写的是什么。
孩子们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两分钟,有几个孩子陆陆续续举手。
“老师,我想写我读过的故事。”
“老师,我想写太空宇宙中的秘密。”
“老师,我想写我身边的人和事。”
……
就这样,创作开始了。
写作当中,我尽量不去打断孩子的思路,但我一直在一旁静悄悄地观察,然后不停地巡视,去倾听孩子们的想法。
静悄悄的半节课,孩子们一直在创作中。下课铃声也没有打断他们,课间休息,孩子们依然还在创作。我实在不忍心打断他们高涨的写作热情,第二节课也是我的课,那么索性就继续写吧。
40首诗,孩子们基本当堂完成。
整理修改,比较中完善自己的作品
当天晚上,孩子们就将自己的诗打好发到了“信息群”。
我将这40首诗一一收集,并按学号排版好,打印了41份。
第二天,我将全班孩子的诗,发下去让他们读,并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评:认真读全班小伙伴的诗,然后评出自己最喜欢的8首,打上星号,并在这8首诗的旁边简单地写几句自己喜欢的理由。
改:读了这8首诗,你有什么启发,回头再去改一改自己的诗。
思:通过读小伙伴的诗,你发现“好”的诗有什么特点,请你给其他伙伴们写的诗提几点建议。
就这样,全班又进行了诗的二次修改。
集结成册,我们有了一本诗集
最后,我将全班孩子的诗汇编成册,做了一本漂亮的诗集送给孩子。孩子们评选出了8首“最受欢迎”的诗,附以下两首:
看 见
徐玉泽
我看见,
卖火柴的小女孩,
在寒冷的冬天,
吃上了喷香的烤鹅。
我看见,
17号的简和迈克尔,
在围墙洞上,
给18号的卢蒂偷偷送吃的。
我看见,
海的女儿,
在王宫里,
和王子结为了一对夫妻。
我看见,
一位老先生,
在用大斧头,
砍一棵大树。
我看见,
丑小鸭,
已经不是那只弱小的鸭子,
它成了百鸭之首。
我看见,
蛮哥古里古先生,
拿着他的枪,
在猎杀小兔。
我看见,
哈里·波特,
在保护着魔法界。
我看见博吉斯,
用铲子,
在挖狐狸洞。
我看见,
小裁缝,
成为了战士,
保护着老百姓们。
我进入了,
一个奇幻的世界,
这个世界,
真理看得见!
(我们的讨论还没有结束,玉泽就从位置上跳了起来,他按捺不住兴奋地叫道:“我要写那个,我要写那个!”我赶紧走过去,他悄悄在我耳边说,他要写一首谜语一样的诗,是关于读书的诗。如果小朋友猜不出来几本书,那要赶紧多读书了。)
看 见
黄清宇
我看见,
含羞草,
它青绿色的叶子,
轻盈美丽的身躯,
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用手一碰,
它就害羞地弯下了腰。
我看见,
小石榴,
它红黄色的身躯,
还带着一点肥胖,
里面的籽,
成千上万,
它们形成一个球,
在保护自己的家人。
我看见,
小蚂蚁,
虽然力量小,
但是它们很团结,
就像一条小河,
都会到达目的地。
我看见,
小松鼠,
每天坚持锻炼,
努力向上爬,
总有一天会爬到顶端。
我看见,
小母鸡,
正在温暖的窝里
奋力地下着蛋。
我看见,
世界上的一切植物、动物,
是多么美好,多么努力,
我也要和它们一样,
努力!
(清宇把写好的诗给我看,当我读到“肥胖”那个词时,我意味深长地看了看他的小肚腩,因为确实有点那个意思。他秒懂,在我面前捂着嘴笑了。)
突破藩篱,“诗”从这里开始
这是一次很浅的尝试,孩子们模仿的是小伙伴的诗,所以在整体构思或者格式上还是略有限制。我觉得必须要突破思维的藩篱,引导孩子们往更深远的“诗”的更广阔天地当中去。
所以,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又给孩子读了一些其他的“诗”。
比如说,小朋友姜二嫚的诗,不拘一格,天真有趣。
比如说,世界上最短的诗,诗人北岛写的《生活》,全诗没有一个标点符号,只有一个字“网”,把生活中错综复杂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说,还有朱赢椿老师的“设计诗”,他的诗就像画,画就像诗,更像是一种视觉艺术作品。
比如说,还有一些有趣的图像诗。
……
最后,我又给孩子们推荐了几本我自己认为不错的儿童诗集:
如日本作家金子美铃的儿童诗《向着明亮那方》,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新月集》,方卫平老师选评的《童诗三百诗》,这三本集子无论是选文还是导读部分,都特别有新意,还有金波主编的《给孩子们的诗园》等等。
我希望借这一次小小的尝试,指引孩子们往更广阔的“诗”的天地中去遨游。
什么是诗?在我看来,诗,是无限可能。
是的,我更希望“诗”,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