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洪盛勇
丽水方言,相信每个丽水人都有自己的记忆。日前,晚报刊发了《你觉得孩子要学“丽需窝”吗?》的文章,晚报官微也推出了相关的稿件,引发了广大读者和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因为普通话的普及,人员流动的加剧,方言口头交流作用越来越小。于是许多人认为,方言没什么用,自己的孩子已经没必要学方言了。实际上,这样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譬如英语,学生辛辛苦苦学几年,有几人是平时挂嘴上的?但还得学,而且还得考试。古董老土得很,但是谁会说古董没用,就扔了?真扔了,那就是在扔钱,扔文化。同样道理,不能因为用于口头交流渐少,老土,而轻视方言。起码,它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帮助了解传承地方文化。
一个地方,总会形成一个地方的文化,比如习俗、观念等等。这些文化越是因为地方就越有传承了解的价值。而方言恰恰是一把打开地方文化宝藏大门的钥匙。学学方言,就是在了解钥匙,学会使用钥匙。举个简单的例子。贾平凹的小说常有方言词汇。记得以前看他的小说,总有一些词语不能明白,比如蹴、圪,尽管查了字典,说是蹲着的意思,但总也无法透彻理解。终于有一天,我用我自己的方言读它,突然发现,原来贾平凹的方言和我的方言原来是有点相通的,方言里就有这个字,于是那情景一下浮现在眼前,与此相关的点点滴滴乡村文化也便浮现在眼前。由此,还明白了许多小说里的词汇,理解了贾平凹的小说世界。
说了这么多,再看丽水话,就容易多了。如今,因为许多外地人到丽水工作生活,许多丽水人则到了外地生活工作,丽水话的使用频率相对就降低了。许多丽水人也觉得丽水话用处不大了,老土了。不管如何,必须明白,丽水有丽水的地方文化,这是祖祖辈辈丽水人创造的财富。作为丽水人,让孩子们了解传承这些文化,就需要丽水的孩子们掌握丽水话,拥有打开丽水地方文化宝藏的钥匙。如果连丽水话都不会,那么,许多建立在丽水话基础上的文化是无法透彻理解的,更谈何传承?
总而言之,作为丽水人,让孩子学学丽水话,有助于孩子了解传承丽水地方文化,挺好。
让孩子学好丽水话,当然需要有关部门积极推动。但最迫切的,我以为,还是需要家长在观念上重视孩子对丽水话的学习。家长和孩子平时在一起时间多,交流多,家长是孩子语言学习最好的老师。时代总在变化,新的东西总在冲击旧的东西,但不能因此就觉得旧的东西没用,就觉得丽水话也可以扔一边了,孩子不必学习了。还是要目光放远一点,看到丽水话的长远价值。如此,就能在行动上重视孩子丽水话的学习,平时多说一说,孩子学会丽水话应该不是难事。
丽水孩子学丽水话,其他地方的呢?也不妨学学自己的本地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