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中,家长如何给孩子一个适度的空间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浙江省班主任专委会副主任、丽水市家庭教育学会讲师陈小菲表示,无论是哪种家长,似乎孩子并没有给家长打满分,为什么?从孩子角度来看,“包办式”家长什么都要管,什么都由家长说了算,严重压制了他们自己的空间。“监工式”的家长对孩子不放心不信任,孩子有不被尊重和信任的感觉,而“放养式”的家长尽管凡事由着孩子,看似给足了孩子自由的空间,可是孩子却说家长啥都不管,有时候有被忽略的感觉,缺乏安全感。
对此,陈老师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给家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是要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因为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举止。家长可通过学习,了解各种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从而理解孩子的行为,走进孩子的心里,赢得孩子的心。
二是适度关注,适时助力。任何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没有被满足的心理诉求,发现孩子行为有问题时,不要着急去解决问题,也不要急着替孩子去解决,家长不妨坐下来和孩子谈谈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此时的心理感受是什么,接下去如何解决问题。相信孩子有能力解决与自己有关的所有问题,适度关注,适时放手,提升孩子应对能力,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三是宽严相济,建立规则。在家庭教育中,建立规则,宽严相济,家长能做到温柔而坚定地执行既定的规则,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享受规则带来的愉悦感。父母孩子彼此的空间会更宽敞更舒服。
四是良好沟通,平等回应。语言是思想的边界,是教育的情怀所在,良好的沟通会增进良好的亲子关系,在沟通中尽可能做到朋友式的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避免家长式的教育,让孩子乐于和你分享他的所有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