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剑有很多老前辈、很多跟我同龄的高手,铸剑的氛围很好。但是,当时龙泉以生产低端刀剑为主。我下定决心要走手工孤品的路子,一心想追寻欧冶子2500多年前的技艺。”胡小军请的几位师傅当时都正值壮年,大家在一起非常有干劲。
没想到,机会来得那么快。这年11月,电影《赤壁》道具组到龙泉采购道具,需要为5个主角打造佩剑。几经挑选,选中了当时在龙泉籍籍无名却有新想法的胡小军。胡小军一口答应了下来,但一签完协议就后悔起来。
“这5把剑都要采用汉代工艺,按正常流程,打造一把至少需8个月时间,而剧组只给了3个月。”说起这段往事,他有点后怕。那几个月,胡小军一边和剧组中的美术设计协商,一边和工人们没日没夜赶工。只有五六个人的小作坊,只在正月初一歇了一天。
汉剑剑身狭长,剑刃带有弧度,剑身又有四、六、八等多个面;装饰巧致,剑柄的制作亦大有讲究,如刘备佩剑的剑柄就采用了双层高密度蜡棉绳古法缠制。两年后,《赤壁》正式上映,片头中“周瑜剑”的特写镜头长近2分钟,胡小军一夜间名声大振。《小夜刀》《孔子》《太极》……各家道具组纷纷找上门来,越来越多龙泉铸剑师加入古剑制作。
2009年1月,为了研究古法、培养传人,胡小军成立了国内首个刀剑研究院——龙泉剑村刀剑研究院,积极开展与华南师范大学、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中华武术学院等院校的合作。
在研究院里,胡小军挂出了四幅分别写着“小”“和”“不”“止”大字的条幅。根据他的解释,“小”指善小而为,“和”指和合众缘,“不”是和而不同,“止”是止于至善。这是一个铸剑师的追求。
传播龙泉宝剑文化,传承龙泉宝剑工艺,开拓龙泉宝剑的新市场,胡小军一直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