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吕恺
丽水方言,相信每个丽水人都有自己的记忆。日前,晚报刊发了《你觉得孩子要学“丽需窝”吗?》的文章,晚报官微也推出了相关的稿件,引发了广大读者和网友的关注和讨论。昨天,记者也就方言保护的话题采访了市人大代表和相关专家。
八成家长表示
小孩需要学方言
上周末,记者发起了“你觉得小孩需要学方言吗?什么时候开始学?”的投票,共有210位家长参与了投票。其中,有120位家长表示“需要,幼儿学语言时就开始学”;有50位家长表示“需要,学好普通话再学方言”;只有10位家长表示“不需要,学好普通话就可以通天下了”;还有30位家长表示“无所谓,看小孩自己有没有要求学”。
自从报道刊发后,不少网友表示方言需要好好保护和传承。
微友“victor!”:丽水方言一定要好好保护和传承!我们家里和娃交流是一半普通话一半丽水话。现在不要求他会说多少方言,至少要基本上能听懂能理解!
微友“蓝蓝de梦”:我觉得方言不能丢,以前我小孩和我去外地,周围都是普通话,而我自己一直坚持讲方言,然后小孩既能说普通话,又会方言,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很多网友对于丽水话的未来感到担心。
微友“周磊”:孩子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不让讲丽水话,现在孩子能听懂但是不会说也不愿意说,会讲方言的大多数都是农村孩子了吧?
微友“妙”:后悔没教孩子丽水话。真的很担心丽水话失传了。
也有网友给出了传承丽水话的建议和意见。
微友“吕栩葳(lxw)”:关键还是在于教育平台的引导,假如出台政策说是能流利的用方言沟通考试可以加分,方言马上原地满血复活。
微友“Whistle”:建议校园开展“丽水话”这门校本课程,学习方言很有必要。
去年已有市人大代表
建议引入方言教学
去年,市人大代表陈正巧在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强方言传承保护的建议》,提出了加强丽水方言的传承和保护,不要让乡音仅仅变成停留在记忆里的乡愁的建议。
对于陈正巧的建议,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针对相关建议给予了答复。其中,关于“在中小学、幼儿园中适当安排会讲方言、会懂方言、听得到乡音活动”的建议,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人员介绍,对于中小学和幼儿园方言学习与活动开展,市教育局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推广普通话工作,一手抓保护丽水方言文化。将紧紧围绕课程、教学、活动等三个方面,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对方言传承予以保护。一是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丽水方言传承计划,并有计划地在丽水乡土教材《浙江绿谷》中把“处州方言文化”纳入其中。二是提倡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引入方言教学。三是倡导学校举办“乡音”传承活动,增进学生学习方言的意识。
另外,市人大代表陈正巧在建议中表示“在家庭活动中倡导使用方言”。对此,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人员介绍,方言的推广与使用,家庭交流是一个重要平台。丽水市一直都非常注重在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中,或者在文学创作中使用方言或创作方言文学,在文化教育中积极推广乡土文化教学,以此来宣传、倡导、鼓励广大群众在家庭交流中多使用方言。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方言的重要性,与孩子一起收集有关方言的知识,鼓励孩子多用方言交流、多用方言表达,以此来充分体验方言的魅力。
保护方言
相关部门一直在行动
从事多年方言保护的丽水学院民族学院副教授雷艳萍告诉记者,为了方言的保护与传承,从2015年开始,她就在参与一项“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工作,根据相关部门的部署,我市共有10部方言典籍,除了九县(市、区)各一部外,景宁还多一部关于畲语的典籍。
多年来,雷艳萍和相关专家实地走访和采集,充分利用文字和音标记录、录音、摄像、照相等多种手段,依照全国统一的《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让方言发音人来读手册里的字词句、戏曲、故事、谜语和谚语等,并收集整理成册。目前,采集工作已全部完成,而且包括丽水话、庆元话、遂昌话在内的三部方言典籍已出书,接下去还有七部方言书会陆续出版。
此外,记者了解到,从2011年开始,我市各地档案部门也在对丽水市各县(市、区)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相关人员通过对全市范围内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由此衍生的说唱、语音故事、民间歌谣、戏曲等进行整理建档,建立内容完备、体系健全的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库,从而让丽水各县(市、区)方言得到更加系统有效的记录与传承。目前,各地的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已全面完成,由档案馆存档,并提交到省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