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城事重点

  “天工”“未尼”“三好些”“念白勺”“囧撒锅”“窝斯黄尼”“窝莫达达”……这些丽水话你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日前,晚报小记者工作室为浙江省小记者工委组织浙江省小记者节之用方言介绍自己家乡的活动寻找一位会讲丽水话的学生配音,可问了市区几所学校的辅导员,他们大多表示“还真不知道哪些学生能讲丽水话”。

  几经周折,终于找来了一位晚报小记者来配音,可在配音时,地道的“丽水人”摄影大师认为这位小记者讲的丽水话并不纯正,还夹杂着“雅溪口音”。这一事也引发了大家对于方言的讨论,对此,记者也进行了调查和采访。

  请用丽水话介绍自己

  106名小记者中一个也没有举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汇集在一起,工作及生活的交流中,普通话成为人们的首选。但拥有“老底子”韵味的方言越来越受冷落。据了解,目前有三分之一的方言处于濒危状态。

  日前,记者在106名以1至3年级为主的晚报小记者中进行了一番调查。询问他们是否会讲丽水话,表示会讲的只有21名小记者。可当记者让他们用丽水话进行自我介绍时,竟然没有一位小记者举手了。

  “我听得懂丽水话,但只会说一两句丽水话,因为平时在家里和爸爸妈妈说的都是普通话,只是偶尔去乡下时,会和外公外婆说话时冒一个词语。”三年级的晚报小记者丁梓昊说。

  “爸爸妈妈没有教我说过丽水话。”“我们家都说普通话的。”“我都没怎么听到过丽水话。”“同学之间说的不都是普通话吗,很多同学都不会讲丽水话。”……大多数小记者表示身边没有讲丽水话的氛围,自己自然也不会了,有些可能会说几个词,但都是偶尔调侃式说说而已。

  大家都在说普通话

  方言自然弱化

  方言就像一个人的标签一样,一说起方言就大概知道来自什么地方。现在,讲普通话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包括丽水的家长们,从孩子牙牙学语时就开始学习普通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而说起了“丽水普通话”。

  “平时在家里说的都是普通话,包括我的父母在我家里说的也都是普通话,孩子自然也不怎么会说方言了。”市民黄女士来自碧湖,丈夫是宁波人,因为工作的关系,她的父母来到市区帮她照顾孩子。对于孩子是否会讲方言,黄女士表示,现在大家都在说普通话,方言自然就弱化了,不仅仅是她孩子不会讲方言,就连她自己有些词语的方言都不会。

  同样,今年32岁的周先生和他的妻子都是丽水本地人,生活中也会用丽水话和长辈交流。但平时在家里,他们都不讲丽水话,家里5岁的孩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也不会说丽水话。

  “没必要去学丽水话,孩子能听懂就可以了,因为不少孩子因为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后来就是一口的丽水话,到上学了又是一口丽水话版的普通话,实在很别扭。”周先生表示,“混乱”的语言环境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不是很有利。他认为,对于孩子而已,小时候的语言环境至关重要,如果家长不用心维系,可能会影响孩子日后的成长。

  至于需不需要让孩子学丽水话,周先生说:“丽水话也不用特地去学吧,像我们小时候也没人教,到现在我们也都会讲。”在周先生看来,方言学习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会特地让孩子专门地去学习。相比方言,周先生更关心的是孩子上小学后拼音等学习情况。

  老师也很无奈

  不知该从何教起

  对于方言是否需要在学校开展相关的课程,老师要不要教学生方言?记者也采访了市区一些学校的老师。

  林老师是市区一所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是莲都区人。她在和记者交流过程中也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偶尔会说出几个比较有丽水本土特色的方言词语。

  “虽然我自己是丽水人,听得懂丽水话,也会讲丽水话,但说实话真的很久没有用丽水话跟别人侃侃而谈了。”林老师说,自己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都是用普通话,只是偶尔跟同学聊天时穿插几个有意思的丽水话,但有些同学表示都没有听过,她还会给同学解释一下,让同学们明白相关丽水话的意思。

  林老师觉得,丽水还是有不少以方言为主的传统项目,例如处州鼓词等,都是以丽水话为基础的打造的本土文化,如果不知道其中的意义,在理解上就会有偏差,有可能还会影响这项文化今后的传承。

  在林老师看来,并不是老师不愿意教方言,而是现在的大环境所致,老师不知道该怎么教。因为方言的学习没有规范的教材,老师们也不知道从哪里教起。她觉得,学校可以适当保留一些有丽水本土特色的方言课程,教孩子们学习一些丽水的童谣、俏皮话,让孩子学得更有趣,这样也有助于方言的传承。

  记者 吕恺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11-30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35896.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