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城事重点

  □ 记者 谢佳俊 文/图

  

  无健康码出行不便、网上就医挂不上号、消费支付障碍重重……这样的场景让很多老年人不知所措。针对日益凸显的“数字鸿沟”,不少老人们感叹自己“过时了”,已经“追不上”数字化社会发展的脚步。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丽水市中心医院,采访了一些老人、义工和志愿者,观察数字社会下老人看病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每次来医院都紧紧地跟着,像一个局促的孩子”

  “点击这位置,再按一下这里,健康码就出来了 。”昨天上午9点30分,记者来到丽水市中心医院,在门诊大楼门口,几位市民围在一位老人身边,为她打开健康码,然后一起进入门诊大楼。

  记者注意到,来门诊看病的多为老人,有的在子女的陪同下,有的老两口互相搀扶着,也有的独自一人忙前忙后。

  “现在很多地方都要看健康码,我们老年人也得学着用啊。”林大爷乐呵呵地掏出手机,打开了自己的健康码,他告诉记者,孩子平时上班很忙,有个小病小痛的都是自己来医院,“现在变化真大啊,什么事情都能用手机办,但功能多了我也学不会,只能死记硬背,尽量学起来用。”

  “只要老人的家人帮忙申请过健康码,不用随身携带,就能刷社保卡或身份证进门诊,从来没有申请过健康码的老人,我们会进行流调。”医院门诊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看病就医,不会因为没有健康码而受到限制。

  但日新月异的世界,还是让许多老人慌乱。自助机旁,74岁的廖奶奶局促地站着,手里紧紧握着一沓票据,“我在等我女儿,今天她带我来的,我自己哪里都去不了。”廖奶奶的女儿李女士取完单子,赶紧上前搀住了她,“医院这么大,科室能这么多,别说老人家,连我们都有些懵。”李女士说。

  廖奶奶一直住在乡下,没有智能机,也不会使用智能产品,每次去医院,都得由子女陪着。

  “去年我爸爸生病去世,原本想把她接到我身边一起生活,但没过几天她就吵着要回老家。”李女士说,廖奶奶在城里住了一段时间,却还是适应不了,不能一个人独自出门,很多新技术她都不会用,“我妈是个要强的人,平时脾气也挺倔的,但是每次来医院,都会紧紧地跟着我们,像一个局促的小孩子。”

  “第一次来取不出票,现在依然要志愿者帮忙”

  71岁的沈大爷耐心地排着队,轮到他了,他就把社保卡交给志愿者,“你好,麻烦帮我取一下化验单。”但机器只打出来一份验血报告,还有两份单子需要等待。“那还需要等多久啊。”沈大爷盯着票据上的小字,一边嘟囔着,看到后面排队的病人,他往旁边让了让。

  沈大爷平日里住在碧湖,昨天他和妻子坐第一班公交车到医院看病,“早上六点半就出门了,坐了一个小时的车,就怕赶不上。”沈大爷说,儿女在手机上帮他预约了8点15分的号,“8点钟就能进大厅,时间一到就能看诊了。”

  科技进步了,对沈大爷来说,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但同时他也有些忧愁。“现在一张卡就能通用,还能提前预约,不用排队,和以前比当然是更方便了。但是这些机器我一个都不会用,每次都得找志愿者帮忙。”说着,沈大爷有些心酸,“第一次来看病的时候,票都取不出来,转了一圈后,才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取了票。”

  “我们年纪大了,很多东西不会了,只能嘴巴勤快点多问问。多亏了这些志愿者,不然我们真是寸步难行啊。”沈大爷说。

  但也有些老人,不甘落后于智能化的潮流。在医院里,记者遇到了75岁的张大爷,他陪着78岁的舅舅来看病。张大爷拎着一个水壶,拿着一个资料袋,病历、化验单收拾得整整齐齐,说起现在的自助服务,他赞叹不已。

  “现在真是方便,提前一天打电话就能挂号,早20分钟过来刷卡就能取号了。尤其是排队做B超,比以前省事不少,约好时间再过来,不用一直干等着。”

  张大爷说,他早就学会了自助取号,如今来医院,挂号、缴费、取药……各个环节已经轻车熟路,“我年纪大了,很多新事物学起来没那么快,但还是要有勇气学习,实在遇到不会的,还能问志愿者啊,他们都很乐于帮忙的。”

  “打不出电子病历,还好有志愿者和人工服务”

  陈大爷今年60岁,他个子不高,手中拎着一个黑袋子,在人群中显得有些慌乱。

  “你好,我要做皮试,请帮我打印一份电子病历。”陈大爷把社保卡递给志愿者,却被告知没有病历。陈大爷一下子僵住了,“怎么会呢?能不能再帮忙试一试?”志愿者再次插入社保卡,却发现依然没有病历,陈大爷有些紧张,“没有病历,就不能做皮试,这可怎么办?”

  几次打印病历失败后,志愿者马上想到了解决方案,并为陈大爷指了方向,“您去一楼左手边的人工通道,刷社保卡就能打印电子病历。”

  但一楼门口有多处人工服务台,陈大爷还是有些懵,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他才找到了打印病历的服务台。拿到病历后,陈大爷很快做了皮试,坐在等候区的他终于露出了笑容,“还好有人工服务和热心的工作人员!”

  记者注意到,在医院里,每层楼都设有义工疏导点,大厅的自助机前,安排了三个志愿者。志愿者往往一人兼顾好几台机器,左右忙活着。“遇到老人,我们都会更加耐心的,有时候看老人家在一旁不知所措,我们也会主动提供帮助。”志愿者王女士告诉记者,不只是老人,很多来看病的市民都需要帮忙,志愿者每天要服务很多患者,所以吃饭、喝水、上卫生间都急急忙忙的,“人都有老的时候嘛,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可不能丢下老人家,一定要让他们顺顺利利地看病。”

  记者了解到,市中心医院每天有二三十名志愿者活跃在门诊区为患者提供帮助。“不少志愿者和义工是各个科室的医生和护士,他们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专业的引导。”市中心医院门诊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楼层、卡口和大厅自助机都有分诊护士、导医或是义工进行引导,“一楼大厅设有人工收费窗口,老年人若是习惯现金支付,可以在人工收费窗口进行缴费。”

  在医院走了一圈,记者看到,技术进步并不是冷冰冰的,其中也充满了温度。如今,数字化社会的脚步越来越快,但不论如何都不应该抛下老年人。一个不断进步的社会,既要给领跑的年轻群体更多机会,也要给落在后面的老弱病残人群以充分关照。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11-27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35570.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