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直 林华斌
近日晚报报道的新闻《儿媳热衷“买买买”,婆婆有些看不惯》,引发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文化的市民,对生活购物持有不同观点。杭城市民表示,购物是个人的小乐趣,天经地义,买多买少由个人喜好决定。长沙市民表示,不管买多买少,花自己的钱,婆婆就管不着。丽水市民表示,花自己钱购物无可厚非,但确实浪费,没有用到点子上。诚然,花钱购物消费,只要自己经济条件允许,一切可自我决断,这是权利问题。但要谈及所购之物的价值体现,那是市民个人价值观与素养的问题。花钱买100多双鞋子,就是当作家中华丽摆设,或者仅仅是在外面每天一双“流水鞋”,那都是极大的物质浪费。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地方发展、影响千万家庭幸福生活的大问题。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过度的物质浪费显然有些格格不入。
攻坚克难、变废为宝、绿色发展、勤俭节约是时代的主流,任何物质财富的创造都需要耗费能源,有投入才有产出。所以,广大市民不能仅以个人喜好来支配财物。只有个人的价值观与发展观与全国的整体利益一致时,国家与个人才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有效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发展。如今,脱贫攻坚战惠及千家万户。让有限的物质帮助贫困群众走出艰难的生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鞋子再多,再好,也提升不了一个人真正的品位与情操。勤俭节约是好事、好风尚,更是大家生活的底线,应该成为全体大众的共同准则。我们要抬起头来,盯紧前进目标,加倍努力奋斗,切勿骄奢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