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桑榆常青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保卫家乡,英勇奋战,缙云县88岁抗美援朝老兵胡菊生就是其中的一员。近日,记者来到抗美援朝老兵胡菊生的家中,聆听老人讲述战斗故事。

  胡菊生,1933年生,缙云县东渡镇金湖村人。1949年8月入伍,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21军63师188团,1952年随队伍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经历了内战、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胡菊生,青少年时期都在枪林弹雨中度过,他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军人本色,在十余年的从军生涯中,出生入死,尽显男儿本色。他,扛过枪打过仗,但在退伍后的60多年里,却一直低调生活,彰显了一个军人的担当。

  被共产党解救 埋下红色信仰

  记者初见胡菊生,1.85米的个头,88岁的高龄依然挺拔的身材,举手投足间,仍透露出军人气质。

  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年少的他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当时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同志救了他,告诉他共产党是让农民翻身做主人,告诉他共产党人的信仰。年少的他,对共产党有了模糊的了解。后来,他就彻底爱上了共产党的信仰。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胡菊生所在的部队在黄岩对战上国民党残余部队。由于是新兵,年纪又比较小,17岁的胡菊生被部队安排负责打榴弹枪。

  “装弹,射击!”主射手用嘶哑的声音喊着。“砰!”巨响之下,榴弹飞射到敌军的火力点。但敌军的子弹也几乎同时从他们头上掠过,胡菊生本能地感觉到头上一凉,帽子被打飞了。

  接着又“轰、轰”几声巨响,胡菊生明显感觉到大地在震动,接着溅起的泥土打在头上和身上。他用手支起身子,震了震,将身上的泥土抖落,然后抓起旁边的帽子,帽子的顶部已经打了一个大洞,他拍了拍帽子上的土,戴上、扶正。

  “只要活着,就要接着打,打倒敌人。”说着说着,胡菊生有些激动了起来。“我扶正榴弹枪,重新架好,朝着敌军的火力点再次开了火。只听见旁边的同志大喊着,‘打着啦,打着啦。’我当时其实也有些懵,但一听敌人营地被我们炸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背起枪就往前冲,为胜利而冲。”说起这一幕,已近90岁的老人胡菊生兴奋了起来,他用手比划着当时用榴弹枪打敌军火力点的样子:“就这样打中敌军营地,真过瘾!”后来也因为此事他荣获二等功。

  历经生死成功伏击敌军坦克

  “抗美援朝战争过去70年了,但对当年参战的志愿军来说却永远忘不了。”讲述起抗美援朝战争,胡菊生短暂地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从何处讲起。1952年入朝,1955年才回国,3年的朝鲜生涯,经历太多太多……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一场坦克伏击战。当时,我们21军63师188团2营5连与另一个连部守文登公路两个山头和984.2高地,在与敌军对战中,消灭了敌人七八十辆坦克,成功地保卫了志愿军总指挥部。”胡菊生介绍说,文登里地区位于金刚川与杨口郡之间,东邻851高地,西靠鱼隐山,是一条宽度为几十米至六百米不等的南北走向的山谷,杨口至末辉里的公路纵贯其间。山谷两侧均为崇山峻岭,植被比较茂盛,面对敌方的山梁坡度较大,公路两侧沟渠较多。

  美军看到了这一地形条件,集中使用坦克部队,企图沿着公路实施所谓的“坦克劈入战”,想要一举突破我军的防御阵地。

  当时,志愿军的队伍埋伏在两水洞两侧的山上和路沟里,等敌人快要行驶到预定地点,利用草丛、沟渠、弹坑等为掩护迅速向敌坦克侧翼接近。距第一辆美军坦克10米左右距离时,投掷反坦克手雷将其击毁,一排排手榴弹在敌人的汽车上爆炸。

  “有些敌人跳下车来抵抗,有的都吓傻了,猫在石头后面躲避。”说到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胡菊生极为爽快地笑了。

  无怨无悔上战场

  期盼抗美援朝精神薪火相传

  在朝作战志愿军的日子十分艰苦,跟随大部队居无定所,白天隐藏躲避炮弹轰炸,晚上偷偷行军,只有在防空洞、老乡家才能歇歇脚。为避免暴露行踪,队伍不敢点火做饭,只能日复一日地吃背囊里的土豆、野菜。

  在这样艰苦的日子里,胡菊生从没有抱怨过、后悔过,他随所在部队参加了大小战斗多次,几经生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当时我想的是,苦是为了胜利,死也光荣。”胡菊生从入朝作战的第一天开始,就一直怀着必胜的信念。

  1955年,胡菊生随队伍回国。但在朝鲜的那些年,他终身难忘,忘不了在朝鲜入党时念入党宣言的澎湃心情,忘不了朝鲜人民握着自己的手说的“感谢”……说着说着,胡菊生还不忘教记者几句朝鲜的日常用语。

  胡菊生说,“这辈子,能够为祖国做出些事情,满足了。”

  据了解,胡菊生的小儿子、女婿、孙子都是军人。“孙子穿上军装可精神了,让我想起自己当兵的年代。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去当兵,祖国把我从一个山里的农村娃培养成党员和革命干部,让我全家过上幸福生活,对我恩重如山。”复员精简回乡后的胡菊生也没闲着。“儿子让我去县里享受晚年生活。但我觉得,一个共产党员,就是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胡菊生时不时地去雅宅的“三龙探险乐园”里,给游客们讲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事迹。

  “我相信抗美援朝精神有着永恒的生命力。”回首烽火岁月,胡菊生感慨无限。当年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很多只有20岁左右,他们用青春和生命铺就了胜利的道路。

  “不要因为我们离开人世而使抗美援朝精神失传。”胡菊生老人有着强烈的使命感,“我希望能把志愿军战士们艰苦奋斗、舍生忘死的精神传给下一代,每个中国人都可以从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勇气和力量。”

  记者 麻东君 通讯员 卢陈怡 虞利爱 周春苗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11-24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34952.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