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邮票、粮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听到见到,而收集报纸却不多见。在青田北山库区移民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他阅报集报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被传为佳话。
这位老人名叫徐志锡,因出生在江苏无锡,故名志锡。现系青田北山农械厂退休职工,今年85岁。2005年北山建造滩坑水电站后移民青田油竹街道,现为油竹老人协会会长、油竹老年大学校长。长期以来,他喜欢收集地方家族史料,善于收藏总结提炼家族传统文化,对白岩徐氏移民之前二三百年的文化传承情有独钟,很有研究。当今家族里谁有文章在报刊发表,他第一个拜读,并予以收藏保存,谁家有什么成就,他第一个登门道喜。
徐志锡在北山农械厂办公室工作期间,对每天邮递员送来的《浙江日报》等报刊视如珍宝,张张收藏完好。对其中有的文章爱不释手。有一天他看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一遍又一遍看了好几遍,觉得内容极好,随手将之收藏了下来。平时发现有价值的重要文章还及时标注,建立索引,到年终附上封面,几十年坚持不懈,直到退休。退休后仍私人订阅《浙江日报》《丽水日报》《处州晚报》等,如今仍天天有阅报的习惯。他说:“报纸对老年人来说要比其它工具好,看过的东西可以再翻阅。”收拾报纸,起初是一种职业习惯,慢慢地成为了一种兴趣爱好,继而成为了一种心理追求和心理寄托,一天不看报,总觉心里缺点什么,总觉得还有一件事情没做。
在北山滩坑水电站建造前两年,曾有一段时间,老徐患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卧床不起,但他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叮嘱家人把当天的报纸送到床边,阅时圈圈点点,阅后放平整理好,存放在指定柜子里。滩坑电站建成后,因移民大搬迁,他觉得往日所收拾的旧报纸是他的“家珍”,足有上千斤,割舍不下。其老伴不解地说:“这么多旧报纸留着,又不能当饭吃。”2005年北山移民时,为处理这些旧报纸,他思想斗争很激烈,是几毛钱一斤卖掉,还是先搬到安置地去再说,总是下不了手,后来在家人的劝阻下,花了很大心思,处理了一部分,把已标注索引的有价值的整理了出来,其余的在移民搬迁时妥善予以处置。
阅报集报,其乐无穷。如今,这位老人已进入耄耋之年。在油竹老人协会,在他的工作室里,仍经常可见他戴一副老花眼镜,认真阅读《丽水日报》《处州晚报》等报刊,他说:“读报藏报是我人生一大追求,我会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我深深为之感动,由衷为他点赞,由衷祝愿这位老人健康长寿。
(青田 徐相巧 5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