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人防征文

一块“防空雨披”

  今年是志愿军入朝参战70周年,抚今追昔。炮火连天的战斗岁月,冰天雪地的艰苦日子,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其中一块保存至今的雨披,更是承载着沉甸甸的往事。

  1951年秋,我部队驻扎在祖国东大门——丹东市九道沟。入朝前上级命令:每位战士必须轻装上阵。只准携带换洗单衣、夹被,其他物品一律打包。在包上写明自己原籍详细地址,交军留守处保存。同时给我们换发了冬装,特给每人配发一块军用雨披。雨披是正方形,约1.8平方米,表面为草绿色,里子是白色,中间夹着一层薄薄的橡胶。既可防雨水渗透,又可防寒防潮。四个角均有个小圆洞,用铝皮扣边。雨披另一边开五个小孔,是线扣边。有一个角上附贴缝内有二杆小圆带,用手轻轻一拉紧就成一个雨帽,很是实用。没想到的是,这块雨披在防空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抗美援朝战斗,防敌人空袭是很重要的任务,我们经常要住自建防空洞。战地上的防空洞,都是现场挖掘的,打到哪里挖到哪里,基本上能容一个班,大约10多米长、80多厘米宽的样子,然后再在洞口挂上雨披,既防寒又保暖,成了一块最佳门帘,还能遮住灯光外泄,起到防空作用。

  晴天行军,露宿野外,找一条小土沟,先铺半块雨披和夹被,人躺下和衣而睡,再覆盖夹被、雨披,真是天为房,地作床,就这样过夜。雨天宿营比较麻烦,全班分三个组,每组4个人,有四块雨披,先用二块雨披合拢,用背包带通过五个小孔串接,再将每个头分别捆绑在两棵树上,离地面约一米左右,另将四角的小圆洞系上绳固定在小木桩上,离地约30厘米。一个人字形屋顶就算大功告成了,也能起到伪装防空袭作用。然后,将采来的松树枝铺压在地上约20厘米厚,铺上两块雨披,两条夹被,床亦铺好。四个人分两头,交叉睡下,再盖好夹被和棉衣棉裤,就能过一夜。

  雨披除了这些作用,还有其他功能,去兵站领大米、高粱米等粮食,把雨披卷成20厘米直径的圆筒,用绳子扎住一头,就能装50斤大米,再扎住口,又成一只高级大粮袋。

  这块雨披随在我身边,先入伍,后回国,直至转入地方工作,一直保存着哩。

  (志愿军老战士 施炳台 89岁)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11-20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34568.html 1 3 一块“防空雨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