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桑榆乐活

  □ 记者 吴启珍

  他是一名大学退休教授,教了一辈子高等数学,到了晚年却以教授唐诗宋词走红网络,并以93岁高龄登上央视舞台。他说,这并不矛盾,数学与诗是双胞胎,数学表达自然规律,诗歌表达人的意志情感,两者都很抽象,但都表达得十分深刻、准确、简洁,而且都强调对称美。今年96岁的潘鼎坤,教了一辈子数学却从不曾忘记心中的诗歌梦。借着故事的翅膀,在六朝古都西安,梦回大唐,享受着诗意人生。

  幼年家贫

  因为不收费选择师范专业

  潘鼎坤的老家是缙云县双溪口乡姓潘村,是丽水远近闻名的博士村,耕读文化浓厚,祖祖辈辈勤劳尚学。日前,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远在西安的潘鼎坤,听他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潘鼎坤告诉记者,他的外祖父是一个秀才,从小他就跟着外祖父读书。从那时起,他就和中国传统文化结下了终生的缘分。

  潘鼎坤少时读的是私塾,后又接受了新式教育。在缙云仙都中学就读时,潘鼎坤常考全班第一。10多岁时,他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抗战时期,原建于杭州萧山的湘湖师范南迁入丽水境内。潘鼎坤家境贫寒,听说师范专业不收费,就报考了湘湖师范,并跟随这所学校一路辗转松阳、庆元、新窑(包括福建松溪的分部)、景宁、古市等地。1947年,他考上了复旦大学,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上了大学后,潘鼎坤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学习专业课程以及包括英、德、俄在内的各门外语,“我是从农村到大城市的孩子,比不过别人的地方,更得花心思赶上去。”

  择一事,终一生。自1951年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潘鼎坤教授就与三尺讲台结缘,一站上去就是60余载。直至鲐背之年,依然为大一、大二学生做“我爱微积分”“震撼人心的微积分学——它真的很酷”等专题讲座。

  数学教授激情讲课

  高呼“唐诗万岁,宋词万岁”

  潘鼎坤一直在课堂上教专业课,教到2011年。之后的日子里,热衷于“发挥余热”的潘鼎坤,每个学期还会回到学校,为学生举办几次讲座。

  2017年年初,心里一直放不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潘鼎坤,意识到一件事情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绝不能让唐诗宋词这样的文化瑰宝,在我们这一代手里丢了!”

  潘鼎坤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年轻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日趋匮乏,即使是大学中文专业毕业的学生,也鲜有对古诗词格律了如指掌又能融会贯通的。

  2017年5月,以《试讲中文对联诗词中的对称美》为主题的讲座成功举办。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站着讲完了全部内容。演讲快结束时,他激情高呼:唐诗万岁,宋词万岁。这场讲座,获得了在场一百多位师生一致好评。后来流传在网上的视频,记录的便是这场讲座的内容。

  在这之后半年时间里,他又举办了两次关于古诗词的讲座。而在年底的第三次讲座中,他还开始尝试进行网络直播,在线收看人数达30多万,老教授成了一名新“网红”。

  后来,他还登上了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的舞台,和主持人撒贝宁畅谈自己和传统文化的缘分以及热爱,并呼吁更多年轻人去关注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去年,潘鼎坤生了一场重病,一度只能卧床。但哪怕是在病榻之上,他也没有忘记唐诗宋词,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就会去翻阅古诗词。据他的女儿潘育宾介绍,潘鼎坤读古诗词的习惯已经保持了大半辈子,最喜欢的是唐诗。病重之际,他还交代女儿也要多读古诗词。

  好在经过一年多的治疗,潘鼎坤的身体正在慢慢恢复。现在,他不仅每天读书,还能写上半个多小时的毛笔字。

  对于老家姓潘村,潘鼎坤说那一直是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就是在那里,外祖父在他心里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前几年,他回乡探亲,看到家乡变化,欣然捐资一万元用于植树造林。“我的根在那里,只要有机会,我还是想多回去看看。”他说。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11-18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34154.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