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医院又是洗胃,又是验血,看着都让人心疼……”昨天下午,记者从遂昌县人民医院了解到,近日,接连发生两起婴幼儿误食老鼠药事件。幸好他们的家长及时发现送医,暂没生命危险。
小孩好奇心强,家长需谨慎其误服
“凝血功能已经正常了。”11月5日上午,2岁的小圆子(化名)在外婆的陪护下,再次来到遂昌县人民医院进行复查。其外婆得知检查结果已经正常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小圆子平日里都是外婆带着,而外婆除了带娃,还要洗衣做饭做家务,也非常忙碌。10月28日中午,外婆带着孩子到楼顶洗衣服,让小圆子单独在边上玩耍。小圆子看到楼顶一角有红色圆圆的、像糖果一样的“小丸子”,好奇地抓起“小丸子”就往嘴里塞。
“宝宝!那个不能吃!”外婆看见后立马阻止,在小圆子嘴里掏出4颗还未吞下的老鼠药丸子后,急忙送医院救治。验血、洗胃一番折腾,外婆在一旁抹着眼泪,万分自责。庆幸的是,小圆子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已康复出院。
遂昌县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陈炳柳,说起前些天同样因为误食老鼠药收治入院的小团子(化名),仅仅10个月大,因此记忆尤深。10月25日上午,小团子的家人像往常一样抱着孩子到隔壁邻居家玩,邻居家爷爷出于对孩子的喜爱,随手拿了放在桌上的饼干给孩子吃。
“那饼干是上个星期我撒了老鼠药放那毒老鼠的!”领居家儿媳妇知晓小团子吃了桌上的饼干后,惊慌失措。此时,距离孩子吃完饼干已有一个小时左右。又是一番急诊洗胃、验血等各项急救处理后,收住入院。因老鼠药内成分对凝血功能有影响,小团子每日都得抽血复查。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小团子这才转危为安。
误服药物应第一时间催吐或送医
陈炳柳介绍,小孩子生性好动,好奇心强,没有安全意识,很多误服的情况都是家长没有管理好药品所致。从医院收治误服药物的幼儿情况来看,农村地区比城市多一些。很多农村的孩子家长在外打工,都是爷爷奶奶在家照顾,老人的安全意识较薄弱,所以常有误服的情况发生。
“孩子误服老鼠药后,如果离医院路途较远,家长可以第一时间催吐,刺激呕吐、快速排毒。”陈炳柳介绍,家长给孩子自行催吐最简单的方法是喝水催吐,让孩子喝大量的水,用手指刺激孩子舌根,帮助孩子把误服的药物吐出来。但要注意,不要让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如果在孩子意识不清醒和误服强酸强碱性药物的情况不适合催吐。
如果就医条件较好,应该赶紧送往医院抢救,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催吐,通过消化道把还没有吸收的毒物及时排出来。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不要慌张,应及时报警求医或自己送医,预先跟医生打电话。同时,尽可能搞清楚还误服了什么药。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误服老鼠药外,在平时急诊就诊的孩子里,还有误服成人药物、小螺丝钉、小纽扣、玩具小零件……所以,家长们除了排除隐患外,还要正确引导孩子不能什么东西都往小嘴巴里塞哦。
记者 麻东君 通讯员 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