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丁罡 姚驰 刘奇
“今年,我们平昌的青花椒销售一片大好,不仅价格提升了20%,且搭着‘一带一路’的顺风车,漂洋过海卖到了海外。”在青田援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创业园里,潘娅红细数着这一年的“收成”,看得出来,她很开心。
喜悦,源自于三年殚精竭虑所交出的一份成绩单:146个贫困村,3.9万户13万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5.12%下降至0.07%。看着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潘娅红自然心里美滋滋的。
然而,刚到平昌挂职时,她心里却是五味杂陈。“不会吃辣,当地群众说话也听不太懂,一去三年的相思苦,对于新工作的陌生感,这些都是来到平昌以后必须面对的困难。”潘娅红说,如果都去讲条件,脱贫攻坚战就没法打了。她这次就是来“打仗”的,来平昌就要为平昌做点事。
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潘娅红从说“要得”开始学习平昌话,从学着吃辣起步融入平昌。为了能随时出发,潘娅红常年穿着“运动装”,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她走遍了平昌44个乡镇(街道)。两个月后,潘娅红学会了吃辣,也听得懂川普,更对平昌这个地方了如指掌。
在熟悉平昌的过程中,潘娅红觉得这里有花椒、茶叶等优质农特产品,缺的不是基础条件,而是市场运作和产业带动,如果能进行有效的培育和打造,就可以形成一条稳定的产业增收路径。而市场运作,正是青田所擅长的。
找准了问题的关键,潘娅红和同事开始着手精准施策。牵头建设平昌·青田东西部扶贫协作农品双创产业园,让平昌一跃成为川东北最大的青花椒交易市场、花椒食品集中加工区;推广“借牛还牛”扶贫模式,重振当地百年的得胜牛市,让1400余名贫困人口迅速脱贫;引入侨商资源,让当地农产品能够漂洋出海直销欧洲的同时,也将海外商品引入平昌。这一系列举措,终于让平昌在今年2月顺利摘掉了头上这顶贫困县的“帽子”。
三年来,潘娅红把异乡当作故乡,将自己和平昌的脱贫攻坚事业完全融为了一体。到平昌三年时间里,潘娅红回家的次数非常有限,错过了女儿的中考,减少了照顾父母的时间,潘娅红笑称,权当借着这次机会,培养家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了。
“喝了三年的平昌水,吃了三年的平昌饭。对于家人我深怀愧疚,但作为党员,作为一名干部,我觉得自己无愧于组织,无愧于来川的使命和重托。”潘娅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