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丁罡 姚驰 刘奇
2018年4月22日,丽水市委组织部领导突然找到李忠伟谈话,决定让他去四川带队援川扶贫。尽管毫无思想准备,尽管放不下年迈多病的4个老人及两岁幼儿,但是5天后,李忠伟就站在了巴中大地上。
李忠伟入川前,对巴中没有丁点的了解,也对巴中脱贫攻坚缺乏“底气”。然而,第一次调研就彻底夯实了他带领乡亲们脱贫奔康的决心。李忠伟生在农村,直观感受过40年前老家农村的贫困,但眼前贫困户的现实状况是他从未见过,也是他想象不到的。
“所见所闻看得心酸,让我感到震撼和难受。一路回来我心情格外沉重,感觉肩上担子很重很重,扶贫协作工作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义不容辞。”李忠伟说,在红军革命精神的激励和改变贫困现状使命的感召下,自己打心底里觉得这是份责任和光荣,必须干好,不胜不休。
作为丽水援川的“带头人”,李忠伟把这支队伍扛在了自己的肩上。工作上,他建章立制成为援川工作的“主心骨”;生活上,他关怀备至,不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让所有援川干部、专技人员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凝聚出更大的团队力量。
脱贫攻坚要远近结合,解决群众的切实困难,是李忠伟始终关心的问题。在川期间,他通过发起“金秋圆梦·慈善助学”行动,筹集到资金物资839.6万元,帮助了68名大学新生和100名高一新生开启新生活;通过“童伴计划”,给13个贫困村聘请了童伴妈妈,让贫困留守儿童拥有一个有爱的童年;通过残疾人发展就业保障项目,帮助这个特殊群体也能在脱贫攻坚中实现“奔康梦”。三年来,通过丽水援川挂职干部牵线搭桥,已累计向巴中捐款捐物达11675万元,切实解决了许多贫困人口的眼前困难。
从长远而言,李忠伟深知要给当地留下一批切实际、带动强、留得住的“造血产业”,唯有如此,才能拔掉当地的“穷根”,让更多群众能够携手奔小康。李忠伟围绕“巴中所需,丽水所能”的原则,鼓励各地将高效产业复制过来、将致富技术推广开来,将产品市场开拓出来。
在李忠伟的带领下,三年间,丽水——巴中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产业合作项目103个,完成16.42亿元产业投资,为当地培育一批带不走的产业项目,真正实现了扶贫从“输血”到“既输血又造血”的转变。
时至今日,巴中市连续两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扬为脱贫攻坚先进市,贫困人口由13.57万人减少至1942人,贫困发生率由4.5%下降至0.06%,对口帮扶的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先后脱贫摘帽,在全省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均获得第一档“好”的评价,通江县——遂昌县代表浙川两省接受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交叉考核,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脱贫攻坚成效得到国家考核组充分肯定。
“不虚三年、不负三年、不枉三年”,这是李忠伟临行前,市委给他的重托。三年之约将至,李忠伟骄傲地说,回首三年时光令我难忘,回首协作成果令我自豪,回首援川经历令我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