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报上看到徐龙年老师的文章《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受益匪浅,同时也引起了我对欣赏对联的情趣。
对联贴在大门口的叫门联,贴在柱子的因柱子古称楹,所以叫楹联,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瑰宝。一副好的对联能充分表达一个单位或一个家庭的全部思想境界,又能使人得到欢欣的艺术欣赏。如民国初期黄埔军校大门口的门联是“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通俗的两句话充分表达出当时黄埔军校革命的英雄气概。杭州西湖风景区内,有不少对联都带有深意,其中有一副是“人生哪能都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简朴的两句话饱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民间也有许多值得欣赏的门联,如白云小区一户人家的门联是“月无贫富家家有,燕不炎凉岁岁来”。主人借助大自然景观表达自己对富贵贫贱的人生观念。
还有一种对联是我出上联你对下联:但必须是以物对物,意境相通,词性相同。满清时期有一位老先生考了一辈子功名一无所得,而他的学生大都考上了秀才,其中一个年纪最小的还考中了举人。他给这个学生去了一封信,信中只有一句话:“嫩笋长长过老竹欺压先生”。学生看信后,当时感到是老师的批评要赶快去拜谢,仔细一想,这不仅是批评,还是一种考验,老师出了上联叫我对下联。思考之后对上了下联:“旧莲种种成新荷包函小子”。他所对的下联不仅谦恭有理,把句子拆开来分析也很有意思。旧莲对嫩笋,以物对物,种种对长长都有不同的发音不同的意义。成新荷对过老竹以物对物以新对老。包函对欺压,以谦恭有理的态度对待批评责怪。小子对先生,先生有两种解释,先生出来的事物叫先生,过去学生叫老师也叫先生。小子也有两种解释,很小的颗粒叫小子,学生在老师面前也自称小子。可以说是对得天衣无缝。
民国时期有两个才子,一个姓李一个姓王:两人互不服气,李对王说,“老兄你是才高八斗,可是我对你的评价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王才子听后稍加思考回答说:“老兄你也是学富五车,可在我眼里你是‘山间毛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虽然相互讽刺的两句话,联起来组成一副对联,也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欣赏对联和欣赏诗词有着同样的乐趣,能使人在欢乐中增长知识才干,促进身心愉悦。
(市区 易建树 90岁)